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球历史来看,产业政策实践已久。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推出了形式各异的产业政策对资源进行再分配以推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宏观手段,同时也是政府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自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以下简称《决定》),我国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简称为“战新产业”),也因此出台了众多产业政策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擎。国务院在2012年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6年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对战新产业进行了更加细化的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为适应国内外形式新变化,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有一章规划专门针对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该章节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作出指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使其成长为具有发展特色的产业增长引擎,争取在十四五结束之年,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经历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扩张。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景气指数为153.7,第二季度的指数虽然有小幅度的下降,但仍然处于较强的景气区间水平,行业景气指数为149.4。创新景气指数为130.3,这一指数达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高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特征突出。现阶段,我国战新产业的发展进入到自主创新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新要素驱动,其本质是由创新主导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在提出之初就明确强调战新产业的关键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政策要协助战新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更多的创新产品。而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其创新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企业创新角度出发探究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需要政府带头创造。我国政府采用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产业政策措施是否真正推动了企业的实质性创新行为,是否能够以此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拟解决一下问题:(1)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水平有何影响;(2)产业政策是通过哪种机制影响企业创新水平的,不同机制的影响效果是否相同;(3)我国在实施产业政策时还需要做出哪些调整,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本文回顾了产业政策相关的文献,并阐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政策的实施现状,基于创新、市场失灵、产业发展等相关的经济理论,从创新产出的角度分析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拟采用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衡量企业创新水平,以2010年发布的《决定》一文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7年-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研究产业政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产业政策的政府补贴机制和税收优惠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政策总体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按照产权性质对研究对象分组,结果发现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效果都显著为正。但是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效果要大于非国有企业,说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在对企业按照所处区域进行分组分析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创新活动水平的提升,其中对中部地区企业的正向效应最大,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产业政策对西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2)本文进一步从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两种作用机制角度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政府补贴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起到显著促进效应,政府补贴激励机制对大部分企业的创新都有正向作用,只是对处在西部地区的企业作用效果并不显著。产业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这种机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水平却是负向抑制作用。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并结合现实的经济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2)完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激励政策;(3)强化金融支持;(4)落实培养、引进人才政策;(5)加强政府监督力度。
其他文献
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目前我国已分六批建成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阴霾并未散去,一轮轮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加之日前俄乌地缘冲突引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彰显出我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诸多挑战。自贸试验区战略自实施以来就肩负重任,其中之一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引擎。在经济运行中,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学位
报纸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在国人的食品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21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将水产品纳入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提升农村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工程。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开始备受关注。可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全程监管。然而,由于水产品产业链链条较长,环节多,且单体较小,数量和种类庞大
学位
海洋渔业作为我国渔业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秉持着“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依托海洋资源取得了快速发展,2020年渔业产值达13517.24亿元,相较1990年渔业产值410.6亿元,提升了近32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吸纳就业以及保证蛋白质供应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海洋渔业为资源消耗型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以牺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代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渔业资源逐渐衰
学位
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银行经营管理愈发依赖数据,数据已逐渐成为银行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但当下各银行依然普遍存在找数难、取数难、用数难、可信度低、质量差等问题。各银行都高度重视数据能力体系建设,但数据丰富度不足、时效性不高、整合度低、累积历史问题多等诸多难题亟待突破。针对当下银行数据能力体系建设现状,本文提出银行需构建起支撑全量数据、全域数据两类应用的数据双模能力体系方案,给出升级完善全量数据体系、构
期刊
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在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转、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预测了未来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作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重要参与方存在的业务机遇。
期刊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深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命题之下,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生产方式与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协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对保护、提高生态系统功能,营造优美人居环境,助力空间格局优化,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等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而生态修复分区与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更具可操作性。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调整增长动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依靠投资、出口刺激经济乏力,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对疫情及国际政治环境恶化的不确定性,我国提出打造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反应居民消费偏好,故而扩大国内需求和消费结构息息相关。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培育重点消费领域,提高居民消费潜力,增加内需,加速形成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局面。同时,消费
学位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是农业“走出去”与农业对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以来,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流量迅速提升,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在2013年首次超过引进规模。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国内面临农业资源严重不足而农产品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的矛盾,国内农业产能过剩、农产品供给侧失灵、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为常态;此外,在当今暴力冲突、新冠疫情以及战争的影响下,全球粮食可获得性持续削弱,全球已有亿万人陷入粮
学位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实现在联合国会议上做出的“双碳”目标的庄重承诺,我国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转型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为代价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充分利用,对我国的海洋渔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选用目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