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的版本改编与受难—救赎主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篇小说《活着》作为余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屡获国际大奖,受到海内外众多读者的喜爱,也得到很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甚至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同名电影更是斩获多项国际大奖。作为余华转型后的重要作品之一,《活着》不同于余华先锋期作品,苦难、死亡在小说《活着》中更显温情,冷漠不再是余华对待社会、人物的态度,在苦难中开始孕育着救赎。《活着》也不同于《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后期的作品,在《活着》中死亡人数众多,福贵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亲人死亡后,仍能乐观旷达的活着,这对于常人来说无疑是不真实的,且不说死亡的亲人数量之多,就是福贵的这种对于死亡的承受能力也无疑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能力。本文以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承受各种苦难为起点,以主人公福贵受难为轴心,剖析《活着》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天灾、人祸、战争、政治动荡给他们带来的重重打击,亲人朋友纷纷离世后,他为何还能顽强的活着、如何顽强地活着等问题,以期发现主人公福贵在受难中的自我救赎所展现出的生存哲学,探讨死亡的意义。笔者将以《活着》中的灾难为切入点,继而对《活着》的不同文本即中篇小说、电影、电视剧进行观照,以期深度剖析余华在长篇小说《活着》中对苦难主题、死亡意象的观照。余华似乎一直想要告诉人们,麻木地活着并不比死去有意义。余华通过小说《活着》来探讨对生的超越,又通过生来展现对死的抗争这一问题,小说中体现着生的哲学意蕴。人是注定一死的,但是在由生向死亡的过程中,人们所展现出来的生活状态是千姿百态的。而在小说《活着》中,余华则展现了福贵一家人在与命运的抗争过程中无奈与辛酸,也展现了人物在与生活抗争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牺牲以及付出的生命的代价,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正面积极的能量。
其他文献
中国有很多国宝,其中包含"笔墨"和"国画",它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共同阐述着中国的文化特色。而国画和中国笔墨文化之间又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离开了笔墨来谈中国国画,则缺少了
随着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中职英语听力教学获得了较大进展,中职生的英语听力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中职英语听力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及师资力量和生源质
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在规模和效益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笔者试从几个方面对这些问
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不仅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写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做了调查与分
痒是外界刺激轻微作用于皮肤后的一种触觉感受,它使个体产生威胁感,保持一种警戒状态,从而产生汗毛倒立、起鸡皮疙瘩的生理反应,出现回避、挡开行为,产生厌恶、惊讶等消极情
<正>纳米瓦楞纸的特点和应用纳米技术在瓦楞纸中的应用主要是改变面纸特性.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纸张制造,可实现纸张的某些特殊性能,实现和聚合物基体及无机填料在纳米层次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趋向多元化,流行音乐、摇滚乐、话剧等外来文化和新兴大众文化借助于现代媒体的强劲推力,占据了我国文化市场的大壁江山。曾经作为人们娱
信息时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大多数活动都在为适应这种变化而变化。计算机技术给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活力和机遇,挑战也接踵而至。电脑游戏的强大吸引力让学生的课后生活充满了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出现了以下三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在收入增长速度逐渐放慢的情况下,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截止1998年底,中国城乡居民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一种病理组织学概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是颈动脉以及分支的动脉内壁膜以及内壁膜下沉着过多的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并且中层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大量的移动至内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