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解读论语》商榷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傅佩荣解读论语》中存在的标点不当、径改原文、释义不确等问题进行商榷。我们以《论语》文本的解读为基础,广泛参阅《论语》的不同版本,大量搜求与我们探讨的内容相关的石刻文献、原典、研究资料等,注重文献证据,运用考据、比较(包括异文比较、共时比较)、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傅先生的解读提出证据可靠的商榷意见,并对一些历来众说歧解的问题作出了自已的判定。   第一章主要对标点不当问题作了归纳与分析。从造成标点不当的原因角度归纳为三大类:“分层不当”、“不当断而断”和“当断而不断”,以傅先生十二处典型误断为例进行分析和纠正。或以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复句观点重新断句,或立足於《论语》文本本身意义,或探讨省略规则、代词的指代功能,以运用於断句,或运用本校法解决断句问题,或指明误断的源头文献。   第二章把径改原文问题归纳为四种情况:“可不补而补”、“可不改而改”、“不当删而删”和“不当乙而乙”,分析了典型例证。“可不补而补”例为傅书《学而》“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认为傅先生径补“道”字不妥。“可不改而改”例为《公冶长》“啓斯之未能信。”认为傅先生以“啓”改“吾”不妥。“不当删而删”例为《为政》“六十而顺”。认为傅先生“顺”前删“耳”字不当。“不当乙而乙”例为《季氏》“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认为傅先生秉承前人把“贫”与“寡”二字对调不妥。   第三章主要就存在的释义不确问题进行商榷。从造成不确的原因出发,归纳为六种类型“断词误作人名”、“动宾误作偏正”、“动词误作形容词”“实词误作虚词”、“偏正误作动补”和“约数误作确数”,并结合典型例证进行了全面分析。“断词误作人名”例为《雍也》“子曰:‘可也,简。”我们认为傅先生错把表认可的谓词“可”当成了子桑伯子的名。“动宾误作偏正”例为《子罕》“譬如平地”,我们认为傅先生把“平地”这个动宾结构的短语错当作偏正结构的短语。“偏正误作动宾”例为《尧曰》“简在帝心”,我们认为傅先生将“简在帝心”这个偏正结构误作动补结构,并纠正了对这句话的长期误读。“动词误作形容词”例为《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我们认为傅先生把表“约束”的动词误作表“困约”的形容词。“实词误作虚词”例为《为政》“思无邪”,我们认为傅先生误认为“思”是发语词。“约数误作确数”例为《公冶长》“三仕”和“三已之”以及《宪问》“三年不言”,我们认为傅先生误将表约数的“三”读为表确数的“三”。
其他文献
对于明清中原《诗经》学的考察,本文分为十二章,每章又分为若干小节,论述涉及重要学者十一人,计有:陈耀文、朱睦(桴)、汤斌、张沐、冉觐祖、刘青芝、武亿、陈孚、张调元、王嗣邵
在明清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在近代商业、经贸和金融史上,晋商的形成与发展确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它在货殖、金融、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辉煌的业绩与
本文以吴浊流的小说创作作为对象,将之放回历史情境之中去观察,来看小说中与历史关联的形态特征,即台湾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以及此特征的演化情况,并关注此形态产生和演化的环境与
学位
根据学期工作安排,今天是家访日。我所访的学生丽英家位于距离市区最偏远乡镇的一个小村庄。沿途田野里的稻子,该收割的已收割了,零星干枯的棉梗顶着白色的花悄悄地陪伴着它
本文对现代汉语同素异序双音合成词聚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对现代汉语“同素异序双音合成词聚”这一概念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区分了“伪同素异序双音合成
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韩国作家罗稻香的短篇小说《哑巴三龙》都是通过男主人公丑陋的外表下蕴含的善良的内心,表达出男女爱情的最高表现形式—超越情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