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原县第七中学绿色教学楼通风技术设计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学数量的不断扩增,山东地区的学校园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关于学校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但多是关于高等学校的研究探索,对于中学校园的关注处于起步阶段,如:河南地区中小学绿色星级校园设计方法研究、山东省既有中小学教学楼外立面改造与节能适宜技术研究、中英中小学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状况的对比分析等,但对于中学校园风环境的设计研究还比较少。目前,中学教学建筑有条件的采用空调、机械通风的方式,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学大多采用风扇,直接开窗通风的方式。但由于中学教学建筑内人员密度大,其对室内新风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是最简单、最便捷改善教室室内风环境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目前,在平原县已建成的高级中学有6所,教学楼中有的有风扇,部分教学楼甚至都没有风扇,在夏季室外高温的情况下,教室缺乏通风,教室内的舒适性非常差,而教学楼在冬季可以满足教室的供暖却无法满足冬季室内新风的要求。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发现,本文以平原县第七中学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研发现问题,在分析了平原县通风潜力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平原县第七中学的现状,采用软件模拟的方式,找到其场地通风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策略,并用模拟软件对改造后的场地风环境进行模拟验证和优化,总结出针对中学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在通风设计策略,为以后中学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在解决场地的风环境后,针对其单体的教学楼的通风进行了研究,探索影响教学楼平面和立面通风设计的因素,并对它们进行了模拟验证,确定了最佳的自然通风方案,对于采用自然通风难以满足室内通风需要的教室,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辅助通风方案,最终采用换气次数和新风量对教室室内通风的效果进行了验证,为以后的中学教学楼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设计借鉴。
其他文献
铁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随着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发展,极具行业特征的第一代铁路逐渐淡出了人们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园作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区既是高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们的重要生活场所,优美、舒适的生活区公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存在大量建筑类型,同时也存在对各种建筑的多样命名形式。这些分类和命名,自古以来就有灵活融通的传统,其意义边界模糊。一座具体的园林建筑,常难以因循形式逻辑
当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区域上的加速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城镇体系的变化。城市群作为我国新时期
木构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西方国家木建筑现已发展成熟,虽然中国又有几千年的木构建筑历史,但由于期间木材资源短缺,使木建筑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停滞期,直至
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化取得的进步举世共睹,然而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城镇化的一枝独秀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乡村做为中国二元化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地位应该和城镇同等
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与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校园声环境是校园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在现代校园环境建设中应该重视校园声环境建设,以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本
在滨海城市中,滨海建筑风貌是表达滨海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滨海建筑风貌不仅能够延续城市文脉,同时提高城市形象,深刻人们对城市的总体印象。需要注意的是,2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紧张的生活、现实的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休闲农业园作为这一社会现状下的产物,为人们恢复身心健康提
自明代肇始,山东沿海地区为防倭寇侵扰而筑卫所,形成了今天该地区遗存的较国内其它地区相对丰富多样的卫所建筑类型。卫所建筑由大批军户移民建造,卫所建筑不仅体现了地域风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