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笔者所收集的社团刊物、报刊资料,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从功能演变的角度,对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福建籍地缘社团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论文选题的缘起与意义、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资料使用、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等内容。第一章回顾了福建人南移马来西亚的历史和福建籍地缘社团发展进程,并对社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剖析。 第二章在简要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前社团政治角色的基础上,探讨独立以后社团的政治参与情况。独立以来,在马来西亚“形式上的民主”体制下,政党政治结构的失陷和华基执政党的功能失灵迫使福建籍地缘社团不得不介入政治场域,承担起维护社团成员及华人权益的重任。他们通过提交大会提案、联署备忘录及利用各种场合进行政治表达等方式阐明和宣传本社团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然而,囿于社团自身的保守性以及执政联盟中华基政党的收编,加上各社团之间缺乏有效整合,难以形成政治合力,福建籍地缘社团的政治影响力仍相当有限。 第三章重点考察社团的经济功能。马来西亚独立以后,社团经济功能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具体表现在社团组建专门的工商小组及改组为“非营利有限公司”以拓展对外经济事务;社团对自身产业进行商业性开发,实现“以商养会”;在新经济政策初期,社团积极响应华社号召,投身力图改善和提高华人经济地位的企业化运动,建立一定数量的社团控股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团利用乡情纽带积极推动和组织世界性闽籍社团,对扩展和深化社团成员的国际商贸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社团经济功能的增强除了很大程度依赖原有社团产业基础外,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及社团领导人的推动亦是重要推力。 第四章集中论述了社团的文教功能。在文化认同上,祖籍地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并存是当代马来西亚福建籍地缘社团文化认同形态的重要特征。这也就决定了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福建籍地缘社团的文化功能一方面是对传承于祖籍地福建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是对更大范围内的华族文化的发扬。扶持华人教育是福建籍地缘社团一以贯之的传统精神。马来西亚独立以后,社团与华社上下一道坚持华文母语教育的立场,捍卫华教权益,支持创办华文独立中学和华文大学,使马来西亚成为除中国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作为反映马华社会变迁和演进的奖助贷学金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增强年青一代对社团认同感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第五章探析社团与祖籍地之间的联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马来亚福建籍地缘社团与祖国及家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1949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社团与祖籍地联系中断。直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马来西亚闽籍华侨华人与祖籍地重新开始全方位、多层面的接触与合作,福建籍地缘社团在其中起到了牵线搭桥的推动作用。社团通过文化交流、推动经济投资、捐赠公益事业等方式重建与祖籍地之间的联系网络。鉴于时空背景的差异,新中国成立之前和1990年代之后马来西亚福建籍地缘社团与祖籍地的互动模式既有延续性又显差异性。 最后为结论部分,就马来西亚福建籍地缘社团的历史发展规律及功能演变进行总结,分析影响社团功能演变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