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全新世环境演变对汉水流域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838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石器文化是在与现代有很大不同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其兴衰有深刻的气候变化背景。从时间上看,新石器文化于8000aBP左右进入全新世暖期事件前后开始,于4000~3500aBP全新世暖期结束之时衰落。进入全新世适宜期(7000aBP~4200aBP)后,我国主要的新石器文化类型(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溪文化等)大致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分布,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约6000aBP长江三峡一带的城背溪文化快速向汉水流域扩张,先后经过了大溪文化(6300~5000aBP)、屈家岭文化(5000~4600aBP)和石家河文化(4600~4000aBP)等阶段。本文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周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的古环境信息为切入点,分别探讨了汉江流域中全新世时期的气候演变、地貌过程、生态容量、湖面涨缩等自然地理要素对汉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1、淅川凌岗遗址地层信息显示,石家河文化早期为短暂暖湿环境,随后以干凉气候特征为主。但磁化率特征和大量出土器物表明,石家河文化时期凌岗地区新石器人类集聚点经历了两个繁荣时期。遗址自然堆积层粒度概率累积分布显示龙山文化晚期凌岗遗址区为岸滩沉积环境,而龙山文化早期自然层为河流沉积环境;龙山文化下层的高炭屑层暗示人类砍伐活动加剧,森林生态环境受到干扰。郧县辽瓦店遗址地层的地球化学元素指标记录显示:后石家河文化期至夏代(4.1~3.8kaB.P.)时期辽瓦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少山洪灾害。该期地层平均粒度变化较小。   2、全新世大暖期中期(6.0~5.0kaBP)江汉地区气候暖湿,新石器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并确立了稻作农业为核心的新石器文化。根据神农架大九湖孢粉-气候转换函数恢复的中全新世古气温-降水数据,印证了汉水流域在中全新世时期气温处于适宜期的事实,年平均温度比现在均温高出约2.1℃左右:干凉期出现在屈家岭初期阶段,但降水量上变化很大。大溪文化初期年均降水量较多(>1200mm),大溪文化晚期有干旱趋势、年均降水量下降了约12%。降水量从屈家岭文化初期开始增多,在向石家河文化过渡期中达到最高值(约1260mm)。降水量自石家河文化后开始减少,到了末期降水量又重新增加。在整个新石器时代,尤其是大溪文化时期汉江流域适宜的气候孕育了成熟的稻作农业,为本区新石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全新世以来的汉水中下游地区地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不同文化时期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江汉拗陷带不断沉降连续接受第四系地层的加积;人工围垸造田活动渐趋活跃;汉江中下游的湖群因气候和地貌变化而涨缩;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等因素同时塑造着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面貌。大溪文化时期遗址属于丘陵山地型;屈家岭文化时期遗址属于低地、平原型;而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址平均高程增加,属于岗地、低地型。遗址高程的变化可能暗示从屈家岭文化时期江汉地区湖面开始扩张。趋势面分析显示:汉江流域新石器遗址分布趋势面倾向按顺时针以钟祥-天门地区为圆心、按SE-NE-SW旋转;而在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址分布虽然有向海拔较低的江汉平原方向发展趋势,但其核心区域仍停留在鄂北岗地的随-枣走廊地区。地势低平的江汉平原在不同的三个文化时期始终没有成为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的核心区域,可能与该区湖面涨缩、洪水泛滥、气候波动相关。   4、利用在神农架周边地区采集的120个地表孢粉数据和7个气象站1971~2000年连续30年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该区地表孢粉.气候转换函数:并将其用于对大九湖150cm泥炭地层孢粉鉴定结果的研究分析,恢复了大九湖地区8ka~3.8kaBP以来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在此基础上,分别推算出大溪、屈家岭和石家河三个文化时期假定族群社会的生态足迹(EF)。结果表明:大溪文化时期,人均EF值迅速提高;屈家岭文化时期EF值有所下降;石家河文化中后时期EF继续走高。三个文化时期EF增加的幅度分别是:大溪文化时期30%,屈家岭文化时期27%,石家河文化时期25%。生态承载力曲线显示,大溪文化早期的人均年生态承载力(EC)变化幅度较小,自大溪文化中晚期(5.5kaB.P.)开始EC值迅速下跌,至大溪文化末期(5.1kaB.P.)EC值跌至113hm2/cap,屈家岭文化时期EC值减至97.24 hmZ/cap。石家河文化期(4.6kaBP.~3.8kaBP.)EC从石家河文化初期的74.52 hm2/cap降至石家河文化末期的39.69 hm2/cap,平均下降率0.09%。生态压力系数(Ecological Tension Index)在6.3~6.1kaBP.时期ETI为0.002,5.8~5.6 kaBP.时期ETI为0.004,在大溪文化末期(5.3~5.0kaBP.)ETI增至0.007。屈家岭文化时期ETI值为0.008;石家河文化早中期ETI为0.011、末期(4.0kaBP.)ETI升至0.017。   中全新世时期江汉地区生态压力逐渐增加,这不仅反映在江汉地区中全新世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型土地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且反映了研究聚落人口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快速增殖,导致生态压力不断升高。自屈家岭文化时期开始,城邦社会体系迅速扩张:汉江中下游地区沟渠纵横、垸圩星罗、城池密布。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极端气候事件摧毁本区新石器文化的根本动因。另外,生态压力增大可导为争夺资源而爆发战争等社会事件同样也是新石器文化体系解体的重要因素。   凌岗遗址和辽瓦店遗址地层反映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表明汉水上游地区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环境比较适宜,虽然石家河文化主体由于极度不和谐的人地关系衰落了,而上游地区由于地貌环境差异,并且与中原文化区毗邻,受“天人共生”发展观影响,汉-丹(江)地区的石家河文化逐渐演化为龙山文化类型。
其他文献
秦岭是我国黄土高原的南界,也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气候界线,其形成、发育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密切。保存于秦岭山间的风尘堆积同时记录着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秦岭的构造活动历
岩石风化是地表各圈层物质的最终来源,也是全球矿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由不同类型岩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并经过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形成。因此,研究土壤
白垩纪大洋红层(CORB)及其所代表的深水大洋氧化作用自提出以来一直广受关注,现已上升为白垩纪研究新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全球性海洋事件而言,CORB的时空分布与演化规律是认
学位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发育巨厚早白垩世沉积岩层,具有多套烃源岩,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是能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地区,因而要对断陷层加强研究。本文利用重磁异常
从小学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教育占据着很大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实施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此,笔者提出了将器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
期刊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呈NE走向展布于青藏高原东缘,分隔西部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和东部的四川盆地,因其极陡的地势、强烈的地震活动和丰富的构造现象而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作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