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的编撰及其文献价值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ma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俗通义》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应劭所撰,是他仅存的少数几种著作之一,也是他最为后世称道、影响最大的著作,颇受学者重视。对《风俗通义》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汉代社会风俗及其变迁,也能为汉代社会史研究提供珍贵参考资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术界对《风俗通义》研究不断发展,在对该书校勘、考据、音韵训诂、文学、史学、民俗学等领域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进展为我们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论文综合考察应劭生活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生平事迹及其著述情况,这对于整体把握应劭关于《风俗通义》的撰写目的、价值取向、取材范围以及撰述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东汉建立之后,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兴儒学,推崇气节,把儒家的道德伦理教化作为建国安民、整饬风俗的根本措施,大力推行儒家教化,为东汉文化学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在今古文经学发展过程中,谶纬之学泛滥,道教兴起,佛教引入,到汉末儒学已走向衰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个大的文化环境对应劭产生深刻影响。应劭出生于官宦世家,有家学渊源。他秉承家学家风,先后又在洛阳、萧县、营陵、泰山等地为官,其活动范围比较广阔,而且都在当时的文化中心地带,这为他了解风俗民情、地理风貌、世人心态、官场运作等提供了条件,也为他撰写《风俗通义》等著作积累了丰富素材。论文着重对《风俗通义》的成书时间及背景、撰写旨趣、卷数、篇数、篇名、体例、流传情况、内容和文献价值等问题进行较为详实的考察和论述,努力寻求较为确切的解释或结论,在梳理和论证中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论文根据文献资料分析,认为应劭撰写《风俗通义》至少经历汉献帝初平、兴平两个阶段,着笔于初平年间,在兴平元年之后完成。原著当有正文三十一篇,序录一篇,每篇一卷,全书共三十二卷。现传世仅存十卷,自序一篇,还有部分佚文。本文还对《折当》、《秽称》、《姓氏》等部分篇名及序录进行了讨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论文讨论《风俗通义》的撰写宗旨,认为“辩风正俗”是应劭的撰述目的。在儒学渐趋式微,社会风气颓靡,礼制废弛的东汉末年,应劭以一个文化自觉者的远见卓识和非凡勇气担负起了“辩风正俗”的文化使命,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俗和错误观念提出批评,并大量援引儒家经典予以驳正,以期达到整齐社会风俗,使全国上下“咸归于正”,重建儒家伦理秩序,挽救濒于崩溃的东汉王朝。《风俗通义》集中体现了应劭的这一良苦用心,这是他实现家国天下远大抱负的一种积极努力。论文还分析《风俗通义》的体例结构特点和内容特色,认为应劭采用“通义”文体是汉代学术“尚通”思潮的体现,通合古今风俗,会通天下道理,贯通“雅”、“俗”两种境域;以风俗为核心,对各种风俗事象加以详细分类,分别记述;紧扣“辩风正俗”主题,对各种风俗事象条分缕析,集注解说;大量采录众所共传的“俗间行语”,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以“谨按”形式对风俗事象进行辨析,或考论名物典制,或纠正俗讹恶风,正之以义理。与体例结构相配合,该书的内容也体现出鲜明特色.:取材广博,贯通古今;立足当世,时俗实录;考信求实,原察辨正;方以类聚,专题研究。论文认为,《风俗通义》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具有发凡起例的开创意义,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民俗文献学著作。就目前所存十卷文本以及三十卷的篇名和大量佚文来看,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是以“在场者”身份关注社会日常生活,以史家独特的史识和眼光,记叙生活自然状态下的社会风俗,开辟了以社会风俗为中心的史学撰述的新道路和新视野。该书是我们研究汉代社会历史和生活风俗的珍贵资料。论文还认为,应劭为践行他的“辩风正俗”的文化学术理念,在《风俗通义》中集先秦至汉代风俗文献之大成,不仅记录了汉代的风俗事象,而且对所记风俗事象作集注解说,以儒家伦理来匡谬正俗,辨物名号,臧否人物,开创了历史风俗文献的撰述传统,这标志着汉代学者对风俗文化的自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风俗事象的评论、对风俗规律的探讨以及对风俗功能的认识不再是一鳞半爪,而是发展到了以专门著作的形式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整理和总结。这在中国文献学和民俗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对后世学术有深远影响。论文探讨和分析《风俗通义》的文献价值,认为《风俗通义》是有别于正史的非主流文献,更注重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民间文化的记录和研究,而这些恰恰是被正史所忽视。这种撰述取向使《风俗通义》具有了私家史学的意义,可以弥补正史之疏漏,或校正史书之失误,或与正史记载相印证,彰显其独特的史料价值。《风俗通义》对先秦两汉文献的征引相当丰富,因而保存了部分先秦两汉典籍文献,具有辑佚和校勘的价值。同时,该书还兼具文学、语言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文献资料价值。应劭《风俗通义》的撰述取向和价值追求,对风俗文化建设的学术关怀和积极实践,不仅在当时开风气之先,而且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作为《风俗通义》的核心思想“辩风正俗”,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今国家顺应民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让社会民众回归并享受着悠久的风俗文化,这种国家倡导和社会引领不就是在践行“辩风正俗”的思想吗?我们作为生活在历经千百年传承而来的风俗文化当中的后人,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风俗文化传统,更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阐述风俗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为区分风俗的善与恶、良与莠,培育良风美俗,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对于风俗文化传统,我们需要深入地挖掘它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总结和提炼它与生俱来的文化根性,并在适应当代文化生态、符合民族文化建设方向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为促进当代社会治理和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重要部件之一,对汽车的平顺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将不能满足其数字化设计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屡屡见诸报端,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一再被
证人证言的真假识别研究是法律语言学领域方兴未艾的话题之一,它指的是对证人、受害者、嫌疑人和违法者所提供的言辞进行可信度评价。证人证言作为民事和刑事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类型之一,在法律案件的调查、审理和判决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证人证言的真实与虚假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吸引了来自法律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以往研究中,证人证言的真假识别主要可分为三个方向: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和生
目的:利用光电体积描记技术(PPG)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心血管风险模型的可行性以及运用PPG技术建立OSAHS临床亚型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OSAHS判定标准及美国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最常见的重大外科手术之一,也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效果最佳的手段。CA
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国内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运用悬念叙事的“复合叙事电影”。“复合叙事电影”,指的是区分于线性叙事电影的线性逻辑叙事,往往对叙事线进行相互交织的叙事电影。而相比于非线性叙事,其最大不同便在于更强调不同叙事线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不仅仅是打乱了线性的叙事方式,而是在复杂的叙事线之中隐藏了相互之间的共同特征。复合叙事往往会利用悬念带来观众对影片主题表达、人物命运等方面的认同。从悬念叙事的角度
<正>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说:用数字讲话。可见,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翻开小学品德学科的教材,我们会发现里面也有很多数字的列举。教师要正确用好教材上的这些数字,
本文作者依据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验,具体地描述了美国人的艺术理念、训练学生声乐技巧的方法和对待音乐的态度,并对中、美两国的学生做了比较,希望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经验,
凝胶作为一类重要的软物质材料,在生命结构和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皮肤、果冻、润滑脂等。水凝胶和气凝胶是凝胶材料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在仿生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针对凝胶材料,主要开展的研究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高强度快响应水凝胶的构筑及机理研究,改善目前水凝胶材料机械强度较差和响应速度较慢的缺点;另一部分是利用蛋白质泡沫作为模板,旨在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充分利用,构筑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对二十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从三个时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