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14年的12142亿斤,增长了99.2%,年均增长1.93%,是同期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粮食增长来源的讨论最后将确定性因素归纳为资源要素投入的增加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两个方面。前者反映出中国农业一直存在的以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的粗放经营方式,对于资源禀赋本就不富足的中国来说,依靠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带来的增长方式才是科学和可持续的。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动力优化,依靠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模式是未来中国粮食生产实现永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即在既定的粮食安全目标下,尽可能实现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小化,将潜在的生产能力挖掘出来并有效提升。在这种发展的要求下,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事实是,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转移至非农行业,农业从业者的绝对数量逐渐减少。非农转移是由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不同的边际劳动收益率所致,加之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吸纳劳动力的有利空间,如此形成的拉力和推力造就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涌向非农部门。近年来的事实表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伴随着有关“人口红利”消失的说法,不少学者已表现出对因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未来的粮食谁来种”是在现阶段农村深化改革中必然要涉及和回答的问题,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对粮食生产到底有何影响?同时,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也显现出,那就是,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导致农村劳动力之间是存在非齐质性的,因此,在尝试回答上述问题时,单一的考虑劳动力数量上的转移而忽略了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差异化,这与事实是相背离的。中国的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者数量减少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劳动力质量的流失,即优质劳动力率先转移,其突出表现是由年轻化、男性化和高学历者等高人力资本所体现的优先转移的特征,而留守在农业中的粮食生产主体呈现弱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力资本逐渐积累深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由此,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是处在数量减少、人力资本整体提升而务农劳动力局部弱化这种混合变动的状况下,对于此现象,本文定义为“劳动力的资源变迁”。论文尝试将劳动力资源变迁作为研究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切入点,探究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发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此研究框架内,对宏观的中国粮食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技术效率的收敛性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同时从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和人力资本深化的双重变动视角下,对不同区域内的粮食生产效率展开了研究;在微观层面上,采用课题组对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及其引发的质量转移对粮食技术效率的影响。总结来说,论文在现有对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效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对两者的关系的研究纳入到技术效率的理论框架内,运用生产前沿面实证分析方法,探索劳动力转移引发的劳动力要素资源的变迁对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论文共分8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中国劳动力资源如何变迁进行了说明,解释了本文的关键词——“劳动力资源变迁”具体涵盖的意义。首先从农村劳动力数量转移方面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其次从农村劳动力质量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评价,包括对农村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以及劳动力质量转移的各种表现的总结分析。最后基于多个视角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效应予以分析。第二,从宏观方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动源泉与基本事实进行讨论。本章借助于生产前沿面方法非参数分解框架,从区域分异的视角,首先对中国近十二年以来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部分,揭示了中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源泉和动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其次,对不同区域的粮食技术效率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并立足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以期掌握区域差异视角下的种粮技术效率发展趋势。第三,从宏观方面探讨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本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数量的转移和人力资本的深化对技术效率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其次,基于粮食生产区域分异视角,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种粮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将反映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的变量纳入到在技术非效率模型中,从宏观视角详细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及质量变化对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本章的重点是探讨农村近年来人力资本的深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是基于人力资本极强的外溢性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提升效应,且计量上表现显著;(2)对于不同粮食生产区域,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异化,其中,粮食平衡区受到的影响最为敏感,粮食主产区次之,粮食主销区受到的影响最小;(3)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但影响力度有限。第四,以微观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在湖北省、河南省的477户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着重探讨体现农村劳动力数量变化特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弥补了现有研究文献对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研究的一个空白内容,丰富了粮食安全的研究体系。首先对调查样本进行详细的描述性分析,从劳动力的结构特征: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全部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和未转移劳动力相应指标的特点。发现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即男性化、年轻化和受教育程度高。其次,测算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并比较分析存在转移的家庭与不存在转移家庭的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上,第三节从多方位、多个视角重点研究了影响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外生因素,明确劳动力转移与粮食技术效率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将研究对象定义为劳动力转移家庭,探究了不同的转移特征对粮食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第五,将反映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的具体形象的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引致的农业劳动力资源结构性改变事实的基础上,将反映结构性变化的三个特征——“女性化”、“老龄化”和“低文化”纳入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分析框架内,通过Tobit模型实证检验在劳动力数量变化的同时质量的变更是否对种粮技术效率产生影响,拟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寻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种粮技术效率的冲击关系,在引入“劳动力质量过剩”和“农业技术非技能偏态型”概念的基础上,尝试推测出当前中国粮食生产技术类型,并对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质量意义作出合理的归纳。另外,通过对“技能偏态型技术”和“非技能偏态型技术”概念的梳理,在对劳动力“质量过剩”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和综述的基础上,厘清劳动力质量层面的过剩与非技能偏态型技术的逻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主产区表现最优;(2)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的研究都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能够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其影响程度存在宏观区域的差异性,不过基于微观农户家庭层面的研究表明,家庭劳动力“转移度”却呈现出与技术效率的负向关系,即并不是转移人数越多越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升。(3)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深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但影响力度不大,一方面说明农村劳动力存在质量意义上的过剩现象,另一方面说明当前中国农业技术属于物质资本体现型技术,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不高。(4)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导致的种粮劳动力“女性化”、“老龄化”和“低龄化”等劳动力主体弱化特征对粮食技术效率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即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失并不一定会造成技术效率的损失,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质量层面的过剩现象,同时映射出中国粮食生产技术偏向于物资资本体现型而不是人力资本体现型。
其他文献
正在读高二的若熙拥有漂亮的容颜和颀长的身材,走到哪儿都是一道惹人注目的风景.但她总有些许隐忧和遗憾:由于身材偏瘦,她的乳房比别的女生的小许多.因此,她在一家美容会所买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在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356例在我院住院的心内科
2020年2月11日,上海市科委下发《关于2019年度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立项的通知》(沪科[2020]26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申报的“上海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方法:对1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
目的为利用股深动脉介入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成人尸体标本65具(男35,女30),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分支与吻合 测量外径、夹角和可游离长度 观察
在转型期阶段,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起公办高校相比较为薄弱,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够全面,表现为教育模式单一且不够深入。本文将结合民办高校
李政道与杨振宁荣膺诺贝尔奖,迄今整整61年了。这是华人科学家第一次在纯科学领域获得的轰动世界的影响。两位大佬依然健在,且不时成为公众话题,想来也真是有许多说道。不过,
针对亚细晶硬质合金,采用SEM、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等对合金物理、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研究了球磨过程合金球和合金棒作为研磨体对球磨混合料及合金性能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设备管理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天然气分输站设备管理的方式为传统的定期维修或者事后维修方式,通过PC或电话通知相关技术人员。为了解决现有维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