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 )出生于新西兰,却先在英国文坛享有盛誉。她将其一生的精力都投注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和革新上,为长期被人忽视的短篇小说的崛起开辟了道路。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追随者和引领者之一,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就是对各种现代主义叙事策略的尝试与创新。传统观念里,“故事”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因此作家们极力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连贯、曲折,表现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但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常常采用“反高潮”的故事结构,追求情节的淡化,带来散文诗化的形式特质和抒情氛围。这表现在叙事结构上,一是她在小说开头、中间、结尾采用的一些创新策略:小说从中间开始,采用片段合并的“序曲法”,以及开放式结尾。二是打破单一、线性的叙事线条,采用时空倒错的方式,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作为联系作品有机整体性的线索,展现多维度的时间结构和空间位置,将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来表现人物错综复杂、自由流动的意识活动。曼斯菲尔德在她的小说中还广泛使用了内心独白、自由间接引语、多重视角转换技巧等现代叙事策略,灵活转换多种聚焦模式和人物话语模式。并且,发展了“人物转化技巧”,致力于拉开叙述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减少叙述干预,多侧面、多层次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让读者得以介入文本,做出客观、理智的判断,暗示作品的主题意蕴。曼斯菲尔德对形式、技巧的追求是服务于内容、主题的表达的。她对人物自我言说的控制、对话多寡的调控和个性化语言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加贴合人物形象,挖掘各类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主题,如夫妻、情侣间的疏离、父子两代人的隔阂以及人与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的孤绝感。此外,与她个人的生平经历相关,曼斯菲尔德重复书写的主题还有战争与死亡、自我身份认知的焦虑和价值观的矛盾等。其享有盛名的儿童小说,实际上是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折射成人世界的残忍法则,因此批评界对曼斯菲尔德小说主题、内容肤浅、缺乏社会性的指责是不公正的。除此之外,曼斯菲尔德在其小说中还频繁使用了意象和象征的重复,并注重句法结构上的设计,在重复化的叙述形式中形成意义的叠加与增殖。仅仅是在叙事技巧方面的成就,就足以奠定曼斯菲尔德在20世纪初期英国现代英语短篇小说发展中的先锋地位。虽然由于殖民地女作家的身份和她不幸早逝等多方面因素,她的作品的重要性长期被学界错误地低估,她的现代派先驱地位也常常掩埋在伍尔夫和乔伊斯的光芒之下。但是,令人欣喜的是,曼斯菲尔德作品的独特价值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发现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