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密集区规划决策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e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全球化、区域化的双重作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相对滞后的体制转轨,在城镇密集区层面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使这些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全球竞争和频繁的内部利益冲突。立足于“协调”和“整合”的城镇密集区规划,正在摒弃传统区域规划的“理想色彩”,努力向灵活的“区域公共政策指引型规划”转变,相应的机制、原则和制度安排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从本质上讲,城镇密集区规划具有典型的公共政策属性。然而,城镇密集区作为经济区的概念,并不存在一级完整的政府和行政架构。在这样的前提下,规划由谁来决策,怎样决策才能保证区域内多个主体公平的发展权利和利益诉求,实现区域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审视城镇密集区规划的实践与运行现状,分析规划需要面对的日趋复杂化的政策环境和现行规划决策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城镇密集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和政策主体结构,指出缺乏多层级多元参与的规划决策不能与现实的行政体制和经济环境实现有效对接,是城镇密集区规划难以运行的本质原因;构建以政策为导向的规划决策机制,是城镇密集区规划走向公共政策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政策分析的工具,突破单一主体的传统决策模式,构建由纵向的府间体系与横向的治理体系经交叠、嵌套而形成的具有多层次、多中心特点的复合型决策主体结构,讨论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及管理机制;以实现参与为规划决策的构建导向,协调动员多级城市政府以及企业和社会的多元力量,界定决策参与的方式与途径,把决策的参与者分为组织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两大部分,并分别阐述其不同的参与目标;最后,从决策过程的角度,将复合型主体的参与贯穿到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选择和规划审批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和综述,以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为纲,叙述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发展变迁的整体系统,探寻中
杨官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高陵县泾河工业区,是目前关中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物景观代表城市绿地风貌,既具有突出的地域景观特性,又兼有生态可持续性特点。不同的国家有其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植物特色也不尽相同。在城市热岛效应
现阶段我国居住区的发展因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加剧不断迎来挑战。近年来,有关居住区环境与居民出行行为的研究相继出现,受到了广泛的社会重视。论文中首先运用空间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贯彻落实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思想。城市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问题,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有安全
廊道作为景观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对象,目前已渗透到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城市规划的研究之中。绿色廊道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键类型。本文阐述了绿色廊道的概念涵义及分类方
本文研究了集约型居住综合体建筑,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着重论述了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第二章从环境资源角度和社会人文角度详细论证发展集约型居住综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旧工业区在拆与保、废弃与利用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碰撞。近年来随着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的通过以及有关工业遗产保护文件《无锡建议》
近年来,在传统与现代语境下富有批判意义和创新价值的本土建筑实践不断涌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建筑师,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与积极探索。其中相当一部分建筑
在我国,由于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环保措施的逐步落实,出现大量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它们的转变和重生对我们生活着的城市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经济价值。纵观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