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是严重危害世界范围内养鸭业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一种病原菌;主要感染禽类尤其是1月龄以内的雏鸭,引起以呼吸道症状、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做好RA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RA的外膜蛋白(OmpA)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特异性PCR快速检测RA的方法。该引物无法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禽沙门氏菌、禽大肠杆菌进行扩增,证明了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采集2013年4月~2014年3月份扬州及周边地区鸭场的疑似RA感染病料(心、肝、脑)35例,并划线接种于TSA平板,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对疑似菌落进行PCR鉴定,结果获得了20株RA分离株。选取16种抗生素药物对20株RA进行纸片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类药物及哌拉西林的高度敏感率高达95%-100%,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性高达90%-100%,说明本地区的RA对头孢类药物及哌拉西林敏感,可用于指导用药。选取血清型为Ⅰ型的RA菌株,以寇氏改良法测得该菌株通过腹腔注射的途径感染14日龄雏鸭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5×107 CFU。以1个LD50的剂量进行人工感染雏鸭试验,从而为进一步探究雏鸭感染RA后的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及RA在雏鸭体内的增殖规律提供了材料。通过对RA人工感染雏鸭的免疫器官的监测,发现脾脏指数随着病程发展而上升,而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均下降;恢复期各免疫器官指数均逐渐趋于正常。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发现雏鸭在感染RA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LT与AST的含量分别在48 h-60 h与48 h-72h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7d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TP)、球蛋白(GLO)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P的含量在48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LO的含量在48 h-8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谷氨酰氨转移酶(GGT)、白蛋白(ALB)的含量在发病初期及死亡高峰期无明显变化(P>0.05),仅在感染后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通过建立S 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脾脏中的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进行了相对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雏鸭感染RA后,IL-1β、IL-2、IL-6、IL-8、IL-10、IFN-y的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于48 h-60 h达到高峰;TNF-a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感染后12 h-72 h期间相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此期间含量变化不大,感染84 h-7d时表达量虽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p1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发病初期及死亡高峰期无明显变化,在72 h-8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3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整个过程中先上升后略微下降,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5基因的mRNA表达量仅在感染后12 h-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72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揭示炎症因子的的高表达是雏鸭出现严重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对各器官组织中病原菌进行绝对定量检测,揭示了RA在雏鸭体内的动态繁殖规律:RA感染雏鸭后,6h时即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脑、法氏囊、胸腺中检测到病原菌;病原菌在雏鸭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随病程的发展而升高,进入恢复期,病原菌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随之降低;总体上,病原菌在心脏、肺脏和肝脏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免疫器官,脑中含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