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民轨物:晚清巡警道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安管理关系社会安宁,是政府维持统治、人民赖以安居的基础。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深受儒家“刑辅德教”的政治理想熏染,政府重在倡导教化以靖民心,辅以刑罚以警奸宄,而德刑之间的日常治安预防却不甚重视。由是之故,传统社会治安管理以平匪治盗为主,重在维持统治,由兵勇与各级政府及民间共负其责。   近代以来,内忧外患日重,商埠城市发展,社会巨变,动荡不安。趋新国人留心西方警察之制,视其为西国富强之策与安定之本。庚子之后,清廷为裁兵善后,移植仿办警察,以舒缓危机,重固统治。随着立宪与官制改革的深化,受行政司法分离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广巡警的需要,清廷于各省筹设巡警道。至此,省级政府中始有专职的治安管理部门。它的添设是晚清外官改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了直省行政制度的变革。巡警道统管一省治安、消防、户籍、营缮、卫生等各项警务,将以往民间自行经理及新生的事物纳入到政府职掌之中,反映了治安制度的转型,及政府行政理念与方式的转变。   然而,受各省政情民风、社会经济、治安局势以及主政者思想观念的影响,各省添设巡警道的进程不一。先行改革官制的奉天最先添设了巡警道缺,张之洞主政的湖北紧随其后,而作为改制试点的直隶江苏屡经筹议,却迟迟未能付诸行动。在清廷多次督催之下,各省陆续添设。除吉林、黑龙江两省设民政司兼管警务而未设巡警道,奉天省先设巡警道后裁并于民政司之外,至清廷覆亡前夕,仅新疆、江宁未设巡警道缺。   巡警道员主管一省警务,其学养才干关系着该省警务新政的进展。道缺添设之初,多由该督抚奏保能员试署或补授。民政部为集权中央,便于部令贯彻执行,力争分享对巡警道的选任权。最终基本形成了内简与外补互相轮替的规制。这既反映出晚清社会变迁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是集权与分权拉锯纷争的结果,是清季以来铨选制度变化的延续。   巡警道署内设警务公所,按照所管警务事类,分科治事。但各省因警务繁简不同而在配置上存在差异。为提高属员素质,更好地履行职责,巡警道兴办高等巡警学堂及教练所,培训警才,建构城乡警察体系,以立行政与宪政之基础。其实际运作,以纳民轨物为宗旨,从预防与惩治两方面入手,统筹通省警务,督饬所属调查户口、教养游民以清盗源,加强查禁缉捕力度,推行违警律、报律等律例,维护社会治安,巩固统治秩序。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卫生、消防、路政、营业等市政事务的发展。上述警政的推行,相较清代前中期的治安内容及范围有显著区别,促使民众生活习惯与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巡警道建制时间短暂,警才不足、警费困难、规模狭小,与其职能扩展、所管事务庞杂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部分警务因陋就简,甚至有名无实。而因勒交警捐、警章有违既往习俗、警察执法粗暴等所致警民冲突屡见不鲜,也加剧了清廷与社会大众的紧张。   武昌起义后,各省巡警道员多数逃离归隐,光复后的各省政府设置名目不一的部司兼管该省警务,并于省城设立形式各异的警察厅局,而仍受清廷控制的部分省份,巡警道仍旧存在,各省警制甚为混乱。直至民国二年,北京民国政府划一行省制度,各省警务一律归并省行政公署的内务司管理。   晚清巡警道的建制与运作,既是清末新政要项之一,也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作为近代中国警察制度逐步确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职掌规制,对民国及今地方警制的影响至深且巨。
其他文献
期刊
复仇即对仇人进行报复,是文化不开时人民的一种自助行为。当公权不能惩治凶手平息受害者亲属的愤恨时,复仇行为就必然会发生。古代中国由于宗法制的存在,国家为了防止家族、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患者 ,男 ,5 1岁 ,以”右上肢酸沉、乏力 1年余 ,四肢麻木无力 8个月 ,呛咳 1周”为主诉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 1年前无诱因感右上肢酸沉乏力 ,活动后加重 ,并有肌肉跳动感 ,
研究了未知环境下救援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传感器的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所规划出来的路径是全局指导下的局部最优路径,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越远,规划的结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印度和越南自独立以来,一直维持着传统友好关系。冷战时期,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印度积极活跃于国际舞台,为印支地区的和平统一做了很多道义上、物质上的支持与援助。但在
本文以清代制钱的主要原料--铜的供应情况为主线,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对清代制钱制度崩溃的原因予以简要分析。   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清代制钱与铜材的关系,即铜材的生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