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验证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癌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关死因,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形式,约占75%-85%。手术切除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大都数肝癌恶性度高、容易复发等特点导致其预后较差。目前对于以上导致不良预后的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肝癌发生发展的深入探索,可以增强我们对肿瘤相关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发现有效的HCC治疗策略。大量研究证明DNA拓扑异构酶II-alpha(TOP2A)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TOP2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HCC提供新型肿瘤标志物。方法:1.下载GEO和TCGA的肝癌数据集并进行分析,确定TOP2A的差异表达;2.通过UALCAN数据库,获取TOP2A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3.探究STRING、Linkedomics、cBioPortal、GDSC等数据库,对数据库中TOP2A共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免疫相关性等进行分析;4.筛选合适肝癌细胞系(Bel7404和HepG2),构建沉默TOP2A的细胞模型;5.将siTOP2A、si NC分别转染至Bel7404和HepG2两种肝癌细胞系中,转染48h后,评估沉默TOP2A后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活性、周期进程和凋亡的影响。结果:1.基于GEO和TCG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OP2A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2.TOP2A的表达与HCC恶性程度和不良分子事件相关;3.通过对共表达分析结果进行注释,结果表明TOP2A的表达对于调节细胞周期和氨基酸代谢的通路至关重要,在HCC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4.TOP2A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发挥作用;5.TOP2A基因在HCC中的突变频率为8%,包括错义突变(0.6%),截断突变(0.6%),扩增(0.86%),深度缺失(0.29%)等。此外,结果提示肝癌中TOP2A CNV改变的高发和早期事件;6.TOP2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纯度之间正相关;7.实验结果显示,TOP2A在Bel7404和HepG2细胞系中表达最高,因此选用该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与si NC对照组相比,TOP2A基因敲除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结论:1.TOP2A在肝细胞癌中异常高表达,且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等显著相关,并在细胞周期进程、染色体分离等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生物学作用;与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2.在肝细胞癌中TOP2A可以通过影响周期进程,从而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最低级别病变,约30%会发生持续或进展为更高级别病变甚至癌变,积极寻找导致CINⅠ不良转归的影响因素,对阻断宫颈上皮内瘤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膳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暴露频率最高的因素,研究提示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可通过单碳代谢、细胞代谢和氧化损伤等途径参与癌变过程,但是,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在宫颈低度病变恶性
目的:制备自反馈纳米系统Ag2S-GOx@BHS NPs,实现活性氧(ROS)诱导的多步治疗和近红外窗口荧光(NIR-II FL)和光声(PA)成像引导的精确光热疗法(PTT)。方法:1.Ag2S@空心BSA-SiO2(Ag2S@BHS)的合成。首先使用BSA和CTAB作为结构指导剂,通过新颖的一锅合成法制备Ag2S@BHS。首先,在搅拌下将125 mg BSA和35 mg CTAB与4 m L水
目的:1、结合临床参数对比分析不同细胞起源和侵袭程度NHL的SUVmax值与Ki-67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通过无创的、易获取的SUV值去更精准地预测某一细胞起源和侵袭程度NHL的Ki-67指数,从而间接反映淋巴瘤病灶的侵袭程度及患者化疗后病情的进展或复发情况。2、根据基线18F-FDG PET/CT的肿瘤负荷指标如MTV、TLG和SUVmax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参数及实验室指标,多因素分析DLB
目的:探讨建立乳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US-BI-RADS)量化评分分类标准模型,评估模型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589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的4009个结节(2018年1至12月3623个、2019年1月386个)、术前常规行乳腺超声检查、有手术后或穿刺术后病理结果者作为研究对象。(1)以2018年1月至12月的乳腺肿
目的:甲状腺癌检出率升高日益显著,虽发病率的升高并未带来死亡率的明显升高,但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远处转移是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实行精准诊疗,许多学者专注于探索甲状腺癌发病分子机制及肿瘤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PVT1已经证实在多种癌组织、癌细胞系中高表达,索拉非尼已用于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敲低非编码长链RNA-PVT1,应用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以及
目的:本课题计划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多系细胞系中对lncRNA HAND2-AS1的表达量进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其在HCC细胞系的侵袭迁移和增殖中发挥的功能。对其在肝癌的始发与发展中的机制展开探讨,从而为HCC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靶标。方法:1通过RT-PCR检测lncRNA HAND2-AS1在不同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正常肝细胞系L
目的:探究环氧合酶-2(COX-2)和核受体共激活因子5(NCOA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模式,用来确定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同时探究术前能够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敏感及特异性因素,以便对甲状腺结节性质准确的评估,可以更好的指导患者的下一步管理进而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1、收集2019年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83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
第一部分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核分级的应用目的:使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机器学习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 RCC)WHO/ISUP病理核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证实的141例cc RCC患者,WHO/ISUP分级I-II级为低级别组共88例,III-IV级为高级别组共53例。动、静脉期CT图像手工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原始图像和滤波转换后共提取1706个组学特征,病例按7:
目的:初步探讨p21和REST基因与肥大细胞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出现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孔径为0.4μm的Transwell小室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与肥大细胞(P815)进行共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PC-3细胞的形态变化;CCK-8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诱导前后PC-3的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变化;q RT-PCR实验检测诱导前后PC-3细胞中神经内分泌标志
目的:18F-DCFPy L标记的PSMA PET/CT是当前国际上诊断前列腺癌的先进的核医学显像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比较18F-DCFPy L PET/CT与多参数核磁对初诊前列腺癌的检测效能,并评估前列腺癌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核医学科行18F-DCFPy L PET/CT检查的27例患者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