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德尔·赫尔(Cordell Hull),美国外交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名政治家,著名的国际主义者,经济外交的忠实实践者。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他一直在为实现自由贸易而努力。伦敦经济会议是他进行经济外交的一次具体的重要的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这次会议,来具体的考察赫尔的经济外交的思想以及实践活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赫尔担任国务卿。他认为,这是继威尔逊执政之后自己改革关税的大好时机。但是随着新政的实施,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莫利为首的经济民族主义者奉行的民族主义经济政策成为赫尔改革的严重障碍,而且罗斯福总统的政策也不利于赫尔的关税改革。面对如此的国内形势,赫尔希望借由伦敦经济会议来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赫尔对经济会议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希望在次国际性的经济会议上,美国可以以一种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各国达成关于取消保护性关税和其他关于贸易限制的协定,希望即将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成为削减关税和促进贸易的多边会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响应赫尔的建议。欧洲的大多数国家把会议的重点放在了战债和货币稳定问题上,对于赫尔的提议不感兴趣。而且罗斯福在赫尔赶赴伦敦的突途中背弃了他,没有把赫尔关于关税改革的方案提交国会。赫尔注定要在经济会议上孤身作战。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各国都急于解决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他们并不认为美国有减免关税的诚意,加之罗斯福总统的“爆炸电报”更是把会议推向了深渊。这也意味着赫尔在伦敦经济会议的失败。但是,在会议结束之后,美国国内倾向关税改革的势力大为增强,莫利的辞职使的经济民族主义的势力大为削弱,这就为赫尔关税改革创造了条件。赫尔经过26年的努力终于在1934年6月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但是这部法案却也有着它自身的局限性。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赫尔的经济思想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受当时的环境影响,他无法实现充分关税削减的愿望。虽然他所倡导的自由贸易有进步意义,但是依然不能超越他所代表的阶级与时代。伦敦经济会议的失败也说明了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是不允许的。后来美国虽然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但是,战争的密云已经笼罩了欧洲大陆,他已经无法阻止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