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条件下产品差异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产品差异化趋势在实践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与此相适应,西方经济学对于产品差异研究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的西方经济学对于产品差异的研究存在重大缺陷。在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的分析当中,存在产品同质化假设。马克思没有系统分析产品差异问题,当然也没有系统分析垄断条件下的产品差异问题。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没有更深入的分析。鉴于产品差异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的重大意义,本论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论文依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现有产品差异分析中存在的不科学之处进行批判,重新阐释产品差异的内涵,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垄断问题已有分析的框架内引入产品差异假设,对垄断条件下的重要经济理论问题尝试性地做出自己的解释。   产品差异包含使用价值差异和价值差异两个方面。产品使用价值的差异来自于生产所使用的物质基质的自然属性差异和生产中具体劳动的差异。不同的物质属性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使用价值。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即使在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使用价值也会由于消费者在社会整体中的相对地位,特别是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相应的收入来源的性质差异而出现不同。   产品的价值差异广义上应包含价值生产条件、价值决定条件和价值实现条件三个方面的差异。价值生产条件的差异主要指产品生产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异。价值决定条件的差异则是指产品的价值生产条件在不同企业间一般化问题上的差异。价值实现条件的差异主要在于价格背离价值的幅度和时间长度的差异。   在现有的产品差异分析中,往往将使用价值差异视作价值差异的直接原因。但将使用价值差异与价值差异二者直接对应理论上存在明显缺陷:张伯伦开创的代表性消费者分析方法从分析的假定开始,基本忽略了消费者的差异性、产品问的差异与产品价格差异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是一般地认为,产品差异的存在使得价格可能高于边际成本。而在另一类产品差异的主要分析方法——产品属性分析方法的框架内,如果是横向差异,不同的消费者按照偏好的不同随机地分布在同一个产品空间内,偏好决定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因为没有买到“理想产品”会产生偏好损失。这种分析存在因果关系混乱的问题,既然偏好决定价格,那么偏好的损失也应决定支付价格的差异。但偏好的损失自身不能独立表现,又依赖于支付价格的差异来表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决定的问题。在此种分析方法中,还会遇到无法给使用价值实现排序的问题。为了解决使用价值的排序问题引入的心理分析,只能使得分析本身变得更缺乏稳固的基础。而在纵向差异分析中,同样也会出现类似这些问题。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西方经济学不能从概念上正确区分使用价值与价值。   在产品差异与垄断的关系上,将对某种产品属性的独占看做是“垄断”本身没有错误,但建立在资本集中基础上的产品属性垄断与原子式厂商大量存在的分散基础上的产品属性垄断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它们的差异既体现在技术基础上,也体现在生产组织、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产品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再扩大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自由竞争时期的产品属性垄断是建立在劳动者控制直接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低下,手工劳动为主的基础上。劳动者技能的差异和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是决定产品属性垄断的基础。在此种情形下,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市场范围狭小,产出数量有限,与资本追求更多更快地占有剩余价值的目标不一致,因而必然要被抛弃。随着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资本技术构成迅速提高。资本技术构成的迅速提高一方面需要原材料的标准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获得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在缩小。在垄断形成后,同质产品的过剩和激烈的价格竞争才使得产品差异化作为改善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条件的有效手段,开始被重新重视和发展。   垄断条件下差异产品的价值仍由生产差异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差异产品的价值发现过程是在竞争过程中完成的。竞争既发生在差异产品之间,也发生在差异产品与同质产品之间,但在差异产品之间价格竞争的方式并不常见。价值发现过程更多地是与价值生产条件的一般化进程联系在一起。   差异产品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本企业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及相应的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提高带来的利润增加;差异产品生产带来的不变资本的节约导致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必要价值量降低,得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差异产品的高价值提高了一部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使得其他部门可获得的剩余价值减少,由其他部门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垄断利润。   产品差异与进入壁垒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产品差异垄断利润的获取建立在进入壁垒存在的基础之上。产品差异所依赖的进入壁垒与垄断的主要特征相联系。同时,产品差异所依赖的其他进入壁垒要素还包括知识产权和生产中运用知识的复杂程度。第二个方面是,产品差异本身成为进入壁垒。某一产业某一时期在社会总的劳动时间中所占据的份额是一定的,在位厂商差异产品的生产和不断丰富,进一步丰富和挖掘了社会对该产业产品的潜在需求。也使得该产业实际占有的劳动时间不断接近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的界限。在位者在同质产品和差异品市场上越充分的发展,给潜在进入者留出的市场空间就会越小。潜在的进入者可能获得的市场空间和相应的盈利可能也就越小。从而,产品差异本身的发展也成为了进入壁垒的一部分。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正是不断的形成界限和突破界限的过程。技术的进步、收入的提高使得在位厂商不断面对着潜在进入的威胁。   产品差异条件下兼并的触发机制是,双方企业各自发展时,在劳动生产率提升和产品差异化发展方面面临困难,而兼并可以使得参与者的研发效率、生产效率、资本周转的速度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产品存在差异条件下的兼并主要存在以下效应:获得关键性的技术、资源和专利以及差异产品之间竞争关系的协同等。   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了寡头厂商间的合谋。新的差异产品的出现使得厂商有可能在某种新的属性上形成寡占。合谋主要是围绕具有寡占性质的产品属性展开,不存在由于产品的属性过于丰富而导致合谋无法达成的情况。合谋的主要内容是寡占属性的价格合谋。在合谋的维持上,差异产品的合谋会形成与同质产品合谋情况下不同性质的集体利益,参与差异品价格合谋的厂商直接背叛合谋不仅不会带来收益的增加,反而会在长期内降低本企业的收益率,减少本企业的收入。当然,这并不是说,背叛在差异产品合谋中不存在,但背叛的时机和方式由过去的经常性的针对同一产品的价格战转变为新的差异产品的不断推出和原有产品价格的下降。差异产品合谋较同质产品的合谋更为稳定。具体的触发机制是产业的市场发展稳定,存在明显的进入壁垒时,在位企业在劳动生产率和差异产品的研发上差距不明显,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也较为缓慢,没有强烈的替代产品出现时,基于产品差异的合谋就会发生。   产品差异部分解决了同质产品条件下过剩产能的用途,缓解了流通中的竞争压力;产品差异的生产提高了生产的复杂程度,增加了部分劳动者的收入,为差异产品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础;产品差异的出现增加了资本积累和投资的场所,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内缓解了产品的相对过剩。但产品差异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或产能的相对过剩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没有改变。差异产品的高价值和高价格限制了多数劳动力的消费。差异产品自身也会存在相对过剩。   总体来看,垄断条件下的产品差异假设的引入,对于垄断条件下价值规律的阐述,垄断价格的形成和特征的描述,垄断利润的来源的解释有创新性意义。产品差异的引入对于完整认识和理解垄断条件下的进入壁垒问题、兼并问题和合谋问题有重要意义。产品差异对于完善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认识有积极意义。研究对于国内企业如何参与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对于政府规制国外垄断巨头对国内企业的兼并等实践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一般认为多发生于青壮年,实际上50岁以上老年人亦相当常见。本文仅就我院两年来55例住院病人作回顾性分析,供临床诊治工作参考。诊断依据和概况参考有关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有效课堂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出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领域赢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春天。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美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凡是认真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人,最后总会以写作有关《资本论》的研究著作而告终。哈维自己就是这样的学者。哈维的本行是地理学,可是他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兴趣很浓,1982年就出版过《资本的限度》一书,1985年出版《资本的城市化》,2001年再出版《资本的空间》,
生活中的故事,网络中的故事,很多生活中的故事因为网络而产生……发展……结束。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虽然有悲也有喜,可是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狂迷她。很喜欢CRI网络
期刊
信用问题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新领域,也是现实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重大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大量信用缺失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
学位
后进生是一个班级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要用更多的爱心去关怀和温暖他们。教师要用爱心使后进生感到可以与教师接近,在相互了解和交流中架起真诚爱护
当前中职教育中培养中职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非专业能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中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