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时期,随着诗歌创作的逐步繁荣,开始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这成为当时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南朝偏重于诗歌艺术形式和技巧的完善,并为后代诗歌创作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近体诗的定型奠定了基础。“永明体”的出现使南朝齐梁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的重要时期,而作为齐梁文坛领袖的沈约则是推动“永明体”发展的重要人物,无论是其文学理论还是其具体的实践创作,都体现了与“永明体”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沈约诗歌为例,并结合其声律论理论来探讨“永明体”理论,这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采取纵横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纵向勾连重要人物,横向结合文字学,时代文化等并通过分析沈约具体作品来对“永明体”理论进行探索。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引论》:采取纵向梳理的方法对“永明体”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进行综述并指出其意义。主要包括建国前“永明体”研究和近三十年“永明体”研究;对重要的观点进行述评,提出“永明体”理论的几点思考,指出本论文的侧重点。第二章《“永明体”理论的形成与近体诗之定型》:“永明体”理论是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本章论述分析了曹植和谢灵运的诗歌,并指出:“永明体”酝酿于先秦,萌生于汉代,形成于魏晋;永明声律论肇始于曹植,形成于谢灵运,提出于沈约。“永明体”理论是时代环境的产物,并且经过了一个由模糊含混到具体明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隐在内涵。其内涵主要体现了:两句中之中的四声交相错用及模糊二元化,五音到四声之化用,情感表达形式再现以及儒家“和”之思想。“八病”的辨释中可以看出其与近体诗联系更密切,而近体诗的定型又是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第三章《沈约诗歌与“永明体”—以<玉台新咏>为例》:本章初步对“病”与“体”进行辨释,得出“八病”在沈约时期只是作为一种特征,体现了沈约诗歌之特点,也是“永明体”的本质特点的表现。本章进一步分析《玉台新咏》中的沈约部分诗歌,对其“入律”、“四声”、“押韵”、“病犯”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玉台新咏》中沈约部分诗歌所犯“平头”、“蜂腰”、“鹤膝”等病较多,而“大韵”、“小韵”、“傍纽”、“正纽”等病相对较少。从而验证论文中第二章的观点。结论:概括本论文观点。“永明体”理论的出现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沈约作为“永明体”的主要代表,其诗歌特点体现了“永明体”之特点。“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平仄相对上。“四声”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模糊二元化现象。而在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中的“浮声”与“切响”指四声之中的二声的情况也是可能的。“八病”是唐人在总结前人理论基础上完成的。“永明体”虽然出现了高入律特点,但其最本质仍是四声的交相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