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理论探索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时期,随着诗歌创作的逐步繁荣,开始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这成为当时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南朝偏重于诗歌艺术形式和技巧的完善,并为后代诗歌创作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近体诗的定型奠定了基础。“永明体”的出现使南朝齐梁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的重要时期,而作为齐梁文坛领袖的沈约则是推动“永明体”发展的重要人物,无论是其文学理论还是其具体的实践创作,都体现了与“永明体”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沈约诗歌为例,并结合其声律论理论来探讨“永明体”理论,这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采取纵横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纵向勾连重要人物,横向结合文字学,时代文化等并通过分析沈约具体作品来对“永明体”理论进行探索。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引论》:采取纵向梳理的方法对“永明体”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进行综述并指出其意义。主要包括建国前“永明体”研究和近三十年“永明体”研究;对重要的观点进行述评,提出“永明体”理论的几点思考,指出本论文的侧重点。第二章《“永明体”理论的形成与近体诗之定型》:“永明体”理论是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本章论述分析了曹植和谢灵运的诗歌,并指出:“永明体”酝酿于先秦,萌生于汉代,形成于魏晋;永明声律论肇始于曹植,形成于谢灵运,提出于沈约。“永明体”理论是时代环境的产物,并且经过了一个由模糊含混到具体明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隐在内涵。其内涵主要体现了:两句中之中的四声交相错用及模糊二元化,五音到四声之化用,情感表达形式再现以及儒家“和”之思想。“八病”的辨释中可以看出其与近体诗联系更密切,而近体诗的定型又是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第三章《沈约诗歌与“永明体”—以<玉台新咏>为例》:本章初步对“病”与“体”进行辨释,得出“八病”在沈约时期只是作为一种特征,体现了沈约诗歌之特点,也是“永明体”的本质特点的表现。本章进一步分析《玉台新咏》中的沈约部分诗歌,对其“入律”、“四声”、“押韵”、“病犯”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玉台新咏》中沈约部分诗歌所犯“平头”、“蜂腰”、“鹤膝”等病较多,而“大韵”、“小韵”、“傍纽”、“正纽”等病相对较少。从而验证论文中第二章的观点。结论:概括本论文观点。“永明体”理论的出现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沈约作为“永明体”的主要代表,其诗歌特点体现了“永明体”之特点。“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平仄相对上。“四声”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模糊二元化现象。而在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中的“浮声”与“切响”指四声之中的二声的情况也是可能的。“八病”是唐人在总结前人理论基础上完成的。“永明体”虽然出现了高入律特点,但其最本质仍是四声的交相错用。
其他文献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the content of topsoil organic mat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wo-seaso
京民防发[2018]51号各区民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民防局:为加强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规范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维护,对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维护工作进行科学评定,根据《中华人民
目的为了减少麻醉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优化在体胃肌电活动的记录方法,更好地反映自然状态下胃肌电活动状况,减小手术操作对动物的创伤,以及提高术后动物存活率。方法通过植入
<正>前言:胆固醇又称胆甾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769年,人们从胆石中发现了这种物质,化学家本歇尔于1816年将这种具有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后期的研究
会议
作为一个曾经短时间蹿红的网络红人,“凤姐”不仅主动发布大量她自己的暴露性照片,还采用超出常规的语言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不仅主动接受各个媒体的采访,还积极建立自己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加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和国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公共危机日益频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全、发展,尤其是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也受
绘画的现代性探索显然在于疏离对自然物象感性经验的描摹,而侧重于艺术主体对外部现实的自我理解与重新发现。在此,理性的心智成为如何观看与如何呈现外部世界的主体,而非再现外
住宅小区消防系统是保护住宅建筑的安全系统,消防系统消防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给水系统的支持,因此加强给水设计,提高给水质量,为消防救援提供充足的水体供应是十分必要的。目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源的需量求越来越大,电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易于传输的能源,占社会消耗的总能源的比也重越来越高,电力负荷也屡创新高。这就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