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省脱粒小麦中多种真菌毒素协同污染情况的调查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次级代谢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小麦在生长、收获、储存的过程中受真菌毒素污染的现象非常普遍。真菌毒素的污染不仅会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降低,还会直接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本研究以我国4省2018年5~6月收获的脱粒小麦为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12种常见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探究了多种真菌毒素协同污染的相关性,为脱粒小麦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协同污染与暴露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Mycosep226多功能柱,结合UPLC-MS/MS法协同测定371份脱粒小麦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酰基-DON(3-acetyl-DON,3-Ac-DON)、15-乙酰基-DON(15-acetyl-DON,15-Ac-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4种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共9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省脱粒小麦受5种镰刀菌毒素污染严重,DON检出率和平均污染水平均为最高,分别为90.3%和2706.3μg/kg,45.3%样品DON的含量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1000μg/kg,AF污染情况较轻,仅2份样品AFB1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5μg/kg)。
  2、采用Multisep211免疫亲和柱,结合UPLC-MS/MS法协同测定363份脱粒小麦样品中3种伏马菌素(fumonisin,FB)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4省脱粒小麦普遍受多种FB污染,有41.0%的样品检出至少一种FB,其中FB1的检出率和平均污染水平最高,分别为39.2%和72.4μg/kg。因我国尚无食品中FB的含量的限量要求,因此以美国、瑞士和欧盟标准中FB的限量进行超标率分析,结果表明,有2份样品超过欧盟标准中FB的真菌毒素限量。
  3、以地区来看,湖北省脱粒小麦样品受多种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其中DON、3-Ac-DON、NIV、AFB2的检出率和平均污染水平均位于四省之首,FB1的平均污染水平也为4省最高,且多种真菌毒素协同污染较多,同时检出的毒素种类大于3种的样品占比为84.2%;其次为安徽省,其15-Ac-DON平均污染水平为4省最高,3种FB检出率也均为4省最高,且受多种毒素协同污染也较严重,FBs与其他毒素的协同污染比例为4省最高;再次是江苏省,其ZEN平均污染水平为4省最高;河北省受多种真菌毒素污染相对较轻但DON的检出率仍较高,为83.0%,平均污染水平为596.3μg/kg,江苏和河北省样品受多种真菌毒素协同污染相对较轻,多为4种以下,主要协同污染物为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和NIV等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脱粒小麦中DON、3-Ac-DON、15-Ac-DON、NIV、ZEN的污染水平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与AFs的污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或无显著相关性。3种FB的污染水平与上述5种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弱,但3种FB的污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4省脱粒小麦受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严重,现有的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估DON乙酰化衍生物、NIV、FBs等毒素的污染情况,应当加快对现有国标的修订和完善,全面保障消费者健康。
其他文献
螺环吲哚酮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结构,是优势的药物骨架结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菌、抗结核和治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三氟甲基的引入有助于改善药物分子的药效活性、代谢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靛红α-三氟甲基亚胺叶立德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可通过环加成反应构建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螺环吲哚酮类化合物。因此,构建新型的简洁高效的靛红α-三氟甲基亚胺叶立德参与的环加成反应,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靛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操作简便的辅助循环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人体内部的血液循环,对各种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然而体外反搏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体外反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与其反搏模式的关系目前缺乏定量化描述。研究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反搏模式下的血流动力学,对于揭示体外反搏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机制,
学位
癌症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有效治疗的一个主要障碍。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hMRP1是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的转运过程由底物结合激活,并且伴随着结构域间大尺度的协同运动。目前,完整的hMRP1三维晶体结构还没有解析出来,它与底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及哪些残基参与变构信号的传递和调控还不完全清楚。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对hMRP1三维结构和分子对接的
学位
宫缩是临床上用来评价孕妇子宫活动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孕妇宫缩能够得到孕妇的子宫活动状态从而及时采取适当的临床治疗手段。如何高效监测孕妇宫缩成为了目前很多研究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的宫缩监测方法有宫缩压力(tocodynamometry,TOCO)监测法与子宫肌电信号(electrohysterogram,EHG)监测法,其中TOCO信号是一种通过放置于孕妇腹部表面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
学位
冠状动脉瘤是指冠脉发生异常扩张,使得血管直径达到正常值的两倍及以上的疾病。冠状动脉瘤具有右冠好发的病灶性,并且会并发血管痉挛,目前对其中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还很缺乏。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  (1)冠状动脉瘤的病灶性研究  冠状动脉瘤具有高度病灶性,主要表现为右冠好发。本论文拟采用流固耦合的研究方法比较右冠、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后的扩张程度。并通过蠕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该疾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矫治,其中吻合共同静脉与左心房,使其形成正确的血液回流通道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一步,而宽大的吻合口是改善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传统手术方案受自身解剖结构的限制,无法形成较大的吻合口,其术后治疗效果不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
临床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的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更容易引发主动脉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扩张。并且对于儿童等未成年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随着人体的生长,主动脉根部直径不断扩张,主动脉瓣开闭性能也会受到影响。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1)BAV各分型的血流特征及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重症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出血、感染、下肢缺血、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已成为ECMO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作为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冠脉血流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中普遍应用,它可以通过
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体的各个生命活动和环节中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的发展。现如今,由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危机。全球科学家们和医生们都在寻找药物,以尽快控制疫情。在SARS-CoV-2的众多蛋白中,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被认为是重要的靶标。识别并分析其与病毒RNA相互作用界面上的热点残基,并将其作为靶点设计
N-二甲基亚硝胺(NDMA)是一种具有很强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并且它是最频繁被检测出的N-DBPs之一。二甲基胺(DMA)通常被认为是氯胺化下形成NDMA的主要前体,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部分叔胺具有远高于DMA的NDMA转化率,如雷尼替丁在氯胺化条件下NDMA转化率约为80%。虽然有关此类叔胺生成NDMA的机制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对其形成机制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