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五位前殖民地作家作品中后殖民动物意象的文化阐释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x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种“动物转向”的趋势,众多文学批评家突破传统的象征主义阐释模式,运用各种文艺理论、从多元视角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意象,成果斐然。但总体来说,大多数学者主要从生态批评、女性主义、伦理批评等维度对动物意象进行阐释;动物意象的后殖民批评在国外刚刚起步,未形成体系化和理论性的研究,国内尚未有学者涉足此领域。自1978年萨伊德《东方主义》出版以来,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在西方学界得到长足发展并不断完善,但后殖民理论家和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一直“以人类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动物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实践以及殖民书写和殖民话语呈现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样无法认识到后殖民书写中动物意象在强化反殖民意识和解构帝国话语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本论文试图在动物意象的后殖民批评的理论建构和阐释策略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在整个物质和话语实践活动中,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政治和军事上,殖民者通过捕杀殖民地凶猛野生动物彰显殖民实力,从而为实现或巩固政治控制和军事征服奠定基础;文化上,殖民者和殖民作家以欧洲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思想为基础,彰显殖民地居民和动物相似的卑微地位及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间的身份等级、文化优劣,从而实现文化渗透和思想钳制:生态上,殖民者以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和物种主义思想为基础,大肆掠夺和榨取殖民地的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并破坏了殖民地普遍存在的生态思想。欧洲殖民者和殖民地野生动物以及被动物化的殖民地居民的对立是帝国主义的重要话语范式之一。反思被殖民的历史、重新审视被殖民经历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新时期的表征从而实现“思维的去殖民化”,这是前殖民地国家在新世纪迎接挑战、赢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后殖民时代,随着帝国秩序的瓦解,对前殖民地动物赤裸裸的掠夺、捕杀等行为日渐式微,但关于前殖民地动物的帝国主义相关观念在新殖民主义和全球化的助澜下不断深化。基于帝国主义与动物的系统性联系,要真正实现“思维的去殖民化”、对抗残余的殖民意识和殖民话语,必须从多维角度消解帝国主义关于动物的相关意识形态和话语。前殖民地作家是颠覆殖民意识和帝国话语的中坚力量。本研究主要涉及芭芭拉·高蒂、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扎凯斯·姆达、杨·马特尔和阿拉文德·阿迪加等五位前殖民地当代小说家,认为这五位作家在代表作中都以动物意象作为实现“思想去殖民化”的媒介和载体,显示出世纪之交他们对殖民历史的反思以及在探索对抗殖民意识的途径和策略方面做出的尝试和努力,客观上反映了对帝国主义思想和话语的颠覆与解构。本论文运用“话语分析”、对比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考察动物和帝国主义之间的体系性联系,并分别以帝国主义的暴力征服、文化控制和生态压榨三个层面作为切入点,通过透视小说中的动物意象以及动物与人的关系映射出的帝国心态和权力话语,探究作家的反殖民意识和小说叙述呈现出的对帝国主义话语的多样性反抗。针对帝国主义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不同表征,颠覆殖民意识与帝国话语亦呈现出不同的反抗形式,以此理念为基础,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结合后殖民理论家弗朗茨·法侬关于“暴力”概念的阐释探究帝国主义的暴力征服和对殖民地动物的捕杀行为间的联系,认为捕猎动物成为殖民者确立殖民秩序和霸权地位的象征性行为,同殖民主义者的政治、军事征服相辅相成。本章主要运用历史考察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在所选的后殖民小说中印度老虎、非洲大象、欧洲狗和法国土狼等动物意象的文化含义,探究这些意象和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反映出的对帝国主义暴力征服的回应和对抗。第二章集中探究后殖民语境下,前殖民地作家如何通过动物意象或重写动物与人的关系消解和颠覆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控制,并探究动物意象所反映出的复杂的文化冲突和矛盾。在物质和话语实践中强调被殖民者和动物间相似的卑微地位是欧洲白人实现文化渗透和思想控制的重要策略。本章将帝国主义话语中的思想钳制和文化控制具体化,从四个层面探究动物意象所体现出的对帝国主义文化和知识控制的反抗,即以消解英语的强势地位作为打破殖民者以英语语言能力作为区分人和动物的手段,通过“生成动物”模糊殖民语境中原有的人和动物的界限而作为重塑文化身份的策略,以动物园作为反映和消解殖民权力话语的文化空间,将动物寓言作为反映复杂文化冲突、消解殖民话语的重要手段等。同时,帝国主义的文化策略使得前殖民地国家的居民陷入无根和无话语权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西方文化,因而,后殖民语境反映出的对帝国主义文化控制的反抗往往显现出一定的矛盾性特征。第三章主要探究小说叙述中作者通过动物意象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恢复遭受破坏的殖民地生态思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这是对帝国主义生态入侵以及所造成的生态后果的一种回应和反抗。“生态帝国主义”中对殖民地野生动物资源的压榨和掠夺是帝国主义的重要层面,造成殖民地原有的生态思想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而,重构并恢复人与动物的和谐是反抗帝国主义生态层面影响的重要手段,而在后殖民批评和生态批评的融合中探究动物意象反映出的后殖民生态思想是达到反抗目的的有效策略。本章首先探究了动物和生态帝国主义的关系,然后结合小说文本运用后殖民和生态批评的相关概念以及兰迪·马拉默德提出的动物伦理内涵探究小说叙述呈现出的后殖民生态思想,从而达到反帝国主义生态话语的目的。总之,本文主要运用后殖民主义的批评方法,采用历史、后殖民、生态、文化等的多元视角,从军事征服、文化控制、生态入侵三个层面解读高蒂等五位前殖民地作家的代表作中的动物意象,从而为后殖民动物意象的批评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研究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主旨,同时,这对于推动文学作品中动物意象的研究等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康复手段观察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薰洗功能锻 炼分4个阶段,进行观察82例。结果优62例,良15例,可5例。结论中药薰洗加功能锻炼,疗 效显著。
为了解决空间装配规划问题,分别在桁杆层通过连接矩阵来表示装配序列,在结构单元层通过定向图表示法保证装配任务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一种多空间机器人连续装配策略。由此提出
针对最近研制出的一类可伸缩挠性结构变参数实验系统,概述了其结构组成和关键技术指标,通过数学信真与物理实验相比较的方式研究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介绍了全物理控制实验的初
随着时代不断演变,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已成为新时期学术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进行深层次研究,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深入研究新时期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整理哲学思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前瞻扫描在胸痛三联症(TRO)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6例TRO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大螺距前瞻扫描模式,对照组采用64排回顾性螺
对芋头施钾肥的增产及改良品质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一定氮素水平下,钾肥可促进芋的生长,并增强叶的抗衰老能力,对芋头产量及氨基酸与淀粉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凋控作用。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澳门时指出,楼市降温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温家宝在探访澳门北区工联会时主动表示,澳门应关注物价问题及年轻人置业困难,有在场青
期刊
红外寻制导的导弹只能探测跟踪目标(飞机)的热辐射中心,即发动机尾喷流中心。为了提高作战效能,必须使命中点前移至目标要害部位。为此,本文导出了空间飞行实现前向偏移的相对运动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协商民主的程序原则、平等原则、包容原则、实效原则、和谐原则,大力推进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健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