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类抗原刺激健康人与结核病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产生IFN-γ和TNF-α细胞数量的比较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结核病(tuberculosis, TB)仍是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感染性疾病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核病,是结核病防治的关键。然而,目前对结核病诊断的免疫学指标尚缺乏满意的方法。临床诊断结核病的传统方法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痰抗酸杆菌涂片、痰结核杆菌培养等均存在缺点。近年来,利用酶联斑点免疫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检测结核菌特异抗原T淋巴细胞的方法,为结核病快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临床中使用的检测结核杆菌感染试剂盒(T-SPOT-TB),通过ELISPOT技术,选用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检测其中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以此判断是否感染Mtb。但这种试剂盒不能区分隐匿性Mtb感染者(以下简称隐感者)与TB患者。目前缺乏鉴别MTB隐感者和活动性TB免疫状态的方法。国内外研究证实唑来磷酸(zoledronate,ZOL)、帕米膦酸(pamidronate,PAM)、异戊烯焦磷酸盐(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等磷酸类抗原可体外优势扩增γδT细胞。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初步表明结核病患者γδT细胞受磷酸类抗原一羟基二甲基二烯基四双磷酸铵盐[( E)1-Hydroxy-2-Methyl-but-2-enyl4-Diphosphate ammonium salt,HDMAPP]刺激后产生IFN-γ的比例显著低于健康者及隐感者。  目的:用磷酸类抗原刺激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γδT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的差异。以阐明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之间γδT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发新的临床结核病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方法:1.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类抗原刺激γδT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  1.1采集3例健康人外周血,分离PBMC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PP、二甲基丙烯焦磷酸盐(Dimethylallyl pyrophosphate,DMPP)、HDMAPP、ZOL,刺激培养14小时,再加莫能霉素(Monensin)继续培养6小时后收集细胞。加荧光标记抗体进行表面分子和胞内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γδT细胞中表达IFN-γ和TNF-α的比例。  1.2采集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的外周血,分离PBMC,用磷酸类抗原刺激培养14小时,再加莫能霉素(Monensin)继续培养6小时后收集细胞。加荧光标记抗体进行表面分子和胞内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各T细胞亚群产生IFN-γ和TNF-α的比例。  2. ELISPOT检测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的外周血PBMC中产生IFN-γ的细胞数  运用结核分支杆菌抗原特异性T细胞ELISPOT诊断试剂盒,从健康人人群中筛选出隐感者。采集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出PBMC并调整细胞浓度(细胞浓度250万/ml),按试剂盒设计每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再加入磷酸类抗原(IPP、ZOL)刺激,将EISPOT培养板放置在37℃培养箱内培养20小时,进行显色,最后用ELISPOT计数仪进行斑点计数,计算每25万个细胞中产生IFN-γ的细胞数量。  3.流式细胞术检测ZOL诱导健康人和结核患者的γδT细胞扩增情况  采集健康人和结核患者的外周血,分离PBMC,调整细胞浓度(100-150万细胞/ml),加入ZOL刺激,用含10%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进行培养。培养12天后,收集培养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占细胞的比例。比较健康人和结核患者在ZOL诱导前后γδT细胞占细胞的比例的变化。  结果:1、不同浓度磷酸类抗原刺激健康人PBM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的百分比。  1.1不同浓度ZOL(终浓度: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刺激健康人的PBMC,γδT细胞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6.88±0.37、7.38±0.17、10.59±0.36、9.66±1.04,产生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12.18±1.02、13.81±0.002、17.69±0.39、16.48±0.58。  1.2不同浓度HDMAPP(终浓度: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刺激刺激健康人的PBMC,γδT细胞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7.21±0.74、9.65±0.01、15.18±0.42、14.58±0.63,产生TNF-α百分比分别是15.36±2.88、18.35±1.30、26.46±2.64、24.08±0.08。  1.3不同浓度IPP(终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刺激健康人的PBMC,γδT细胞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1.48±1.90、1.75±1.15、3.62±0.29、2.20±1.03,产生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2.91±2.18、3.83±2.95、7.95±0.32、4.80±1.48。  1.4不同浓度DMPP(终浓度:2.5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刺激刺激健康人的PBMC,γδT细胞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0.45±0.06、0.62±0.16,、0.86±0.03、1.23±0.26,产生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0.80±0.02、1.08±0.21、2.27±0.10、3.15±0.53。  2、用结核杆菌ELISOPT检测试剂盒从健康人中筛选出6例隐感者。  3、用磷酸类抗原(ZOL、HDMAPP、IPP、DMPP)刺激健康人的PBMC20小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αβ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产生IFN-γ和TNF-α的百分比。各组中γδT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的百分比,要明显高于αβ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产生IFN-γ和TNF-α的百分比(p<0.01)。而各组中αβ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产生IFN-γ和TNF-α的百分比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1 ZOL组中γδT细胞、αβ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8.83±2.51、0.02±0.03、0.01±0.03、0.02±0.03,产生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17.73±2.79、0.02±0.03、0.03±0.04、0.04±0.03。(p<0.01)。  3.2 HDMAPP组中γδT细胞、αβ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13.46±4.84、0.004±0.009、0.005±0.012、0.03±0.04,产生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23.95±5.17、0.01±0.02、0.01±0.03、0.07±0.05。(p<0.01)。  3.3 IPP组中γδT细胞、αβ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6.55±2.75、0.01±0.02、0.01±0.03、0.01±0.03,产生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12.06±3.40、0.03±0.03、0.02±0.03、0.03±0.04。(p<0.01)。  3.4 DMPP组中γδT细胞、αβ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2.20±1.44、0.01±0.01、0.02±0.02、0.001±0.002,产生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5.62±2.89、0.03±0.02、0.05±0.04、0.03±0.02。(p<0.01)。  4、用磷酸类抗原(ZOL、IPP)刺激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PBMC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中产生IFN-γ和TNF-α的比例。TB患者的γδT细胞经ZOL、IPP刺激后产生IFN-γ和TNF-α的细胞比例要明显少于健康人和隐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1 ZOL组中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PBMC中γδT细胞中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8.83±2.51、9.70±1.94、2.71±1.51,产生 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17.73±2.79、18.86±1.77、6.09±3.32。(p<0.01)。  4.2 IPP组中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PBMC中γδT细胞中产生IFN-γ的百分比分别是6.55±2.75、5.54±3.46、2.32±1.03,产生 TNF-α的百分比分别是12.06±3.40、9.60±3.02、4.54±1.70。(p<0.01)。  5、用EISPOT检测健康人、隐感者和TB患者PBMC经磷酸类抗原(ZOL、IPP)刺激后产生IFN-γ的细胞数量,其中ZOL组分别是707±253、663±193、139±69, IPP组分别是400±203、391±138、75±46。TB患者的PBMC经磷酸类抗原刺激后产生IFN-γ的细胞数量要明显少于健康人和隐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健康人和结核患者的PBMC用ZOL刺激后,培养增殖12天后,γδT细胞占细胞的百分比分别是90.50±2.72、14.30±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用磷酸类抗原刺激健康人的PBMC后,主要是γδT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而αβT细胞几乎不产生IFN-γ和TNF-α。  2.用磷酸类抗原刺激后,健康人和隐感者的γδT细胞中产生IFN-γ和TNF-α的细胞比例要明显高于TB患者,健康人和隐感者的PBMC中产生IFN-γ的细胞数量要明显高于TB患者。  3.用磷酸类抗原(ZOL)刺激人PBMC,可优势扩增γδT细胞。且健康人γδT细胞扩增的能力要明显强于TB患者。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文章借用饮食烹调中“味”的概念来分析,从“思考味”、“选择味”、“交流味”、“新奇味”、“生活味”五方面谈一些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数学;作业;个性化;“五味”    作业,一般是指教师为了达到
Head-up display(HUD), a primary cockpit display, helps in optimizing a pilot’s attention towards aircraft and outside events. Slight mismatch in the balance ma
衰老过程中男性个体雄激素水平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运动及探索行为逐渐减弱、老年后常表现出平衡及运动协调的障碍。研究发现雄激素参与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病理生理改
目的:  通过原核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表达登革2型病毒NS2B催化活性区域(NS2BH)与NS3蛋白酶区域(NS3pro)复合物,并对其蛋白酶活性进行检测,建立重组蛋白克隆表达和纯化的工艺,为后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新课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具有开放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文章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课堂教学机智的内涵、特点、产生过程与培养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机智;表现形式;培养方法    课堂教学机智,《教育大辞典》定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
把头伸在车把手的前面,顺着下坡的车道骑车对谁都很吓人。但是对安妮特·细井(Anette“Peko”Hosoi)来说,在新罕布什尔州诺斯菲尔德的高地山上自行车公园里,骑着自行车颠簸在车道
引言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是致盲率较高的化脓性角膜病,常常发生于植物性角膜外伤后。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明显升高,主要与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或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另外由于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和导管手术的广泛开展及艾滋病的出现和传播,也使得致病性真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
目的:动物实验发现,预先给予短时、轻微、不至于引起神经元损伤的脑缺血,可以保护神经元,使其能够耐受其后通常会引起神经元损伤的较严重的脑缺血,这一现象被称为脑缺血耐受,预先给
A wireless terahertz(THz) communication link is demonstrated, in which a THz quantum cascade laser and a THz quantum-well photo-detector(QWP) serve as the em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