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表达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一种人们非常熟悉的语言现象,委婉表达具有极大的普遍性,针对这样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国内外语言学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内,学者们主要关注中西方委婉表达的定义,发展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及构成的手段;第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该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来对委婉表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宗教种族、人际关系、社会习俗、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委婉表达产生和使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三,语用学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委婉表达的语用功能,语境依赖,交际原则等;第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在该研究范围内,学者们主要是用相关的理论来解释委婉表达的意义构建过程,生成和理解机制等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委婉表达生成过程的研究。在研究中采用心智哲学的视角,通过对语言主体意识活动的讨论,来说明委婉表达的生成过程和特点,希望可以对这一语言现象做出更加充分和深入的解释。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委婉表达生成的起点是什么;委婉表达生成的具体过程是什么;生成的委婉表达具有怎样的特点,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动机、研究目标、理论指导、语料来源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是对前期研究的总结。主要包括委婉表达的定义、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分类、构成方式、语用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之前学者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如何将已有的成果和本文的分析结合起来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如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使本文的研究有所创新更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第三章建立了研究委婉表达的理论框架。为了框架的构建,我们会在这一章对三个问题作出回答:什么是委婉表达;委婉表达为什么可能;委婉表达怎么可能。其中,对怎么可能的回答可以实现本研究前两个主要目标,也可以为第三个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同时,这三个问题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明确委婉表达的定义是本研究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主要借助语言主体的意向性来进行说明,而意向性也是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可能”和“怎么可能”这两个问题的关键。由此可见,这三个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后根据对“怎么可能”的回答,我们可以构建出研究委婉表达的理论框架----“委婉表达”三角。 第四章主要对委婉表达生成时,语言主体的意识过程作出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发现,语言运用的过程伴随着意识活动的过程,结合语言主体的意识过程来对委婉表达的生成过程进行说明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特点。通过第四章对意识过程的讨论可以为第五章研究委婉表达的生成过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一章的研究中,我们首先将之前学者对意识的研究作为基础,以具体的委婉表达为例,构建出语言主体在生成委婉表达时、从感觉到感受的意识过程(感觉-第一次选择-第二次选择-感受);之后,在心智哲学的研究视角下,通过对具体委婉表达的阐释,构建出语言主体意识活动的过程(最初意识体验-第一次选择-第二次选择-反思意识体验);随后找出以上两个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感觉和最初意识体验、感受和反思意识体验相互对应);最后,根据认知心理学选择性注意模型理论,按照主体的选择将意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感觉-第一次选择”和“第二次选择-感受”),这样就可以在心智哲学视角下将意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最初意识体验-第一次选择”和“第二次选择-反思意识体验”),也就为后面研究委婉表达的生成过程打下了基础。 第五章主要是对委婉表达整个生成过程所做的研究,该研究是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展开的。具体来讲,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语言主体的意识过程可被描述为“最初意识体验-第一次选择-第二次选择-反思意识体验”,这里最初意识体验/反思意识体验是和意识活动有关的概念,在研究委婉表达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既和意识活动有关、又同语言表达有关的概念,这就是事件/用例事件。在找出两对概念的对应关系后,我们可以将委婉表达的生成过程总结为“事件-第一次选择-用例事件的定向-第二次选择-用例事件(包括前语言形态和语言形态)”,并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事件-第一次选择-用例事件的定向”;“用例事件的定向-第二次选择-用例事件(前语言形态)”;“用例事件(前语言形态)-委婉表达(语言形态用例事件)”,前两个阶段和大脑里的意识过程相对应,第三个阶段则是委婉表达固化的过程。此外,在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过程中,意向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五章的研究也会对意向性的作用做出直观且概括性的说明。最后,在意向性的作用下,从事件到用例事件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它不同于实在的事件,也不同于语言形态的用例事件,而是和意向性一起,以虚拟存在的形式成为委婉表达研究的核心内容。 第六章是在第四、五章的基础上展开的研究。通过前两章的讨论,我们可以将委婉表达的生成过程分为三阶段:“事件-第一次选择-用例事件的定向”;“用例事件的定向-第二次选择-用例事件”;“用例事件-委婉表达”。而第六章主要是对第一阶段,也就是开始阶段的讨论。在这一阶段,研究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是“选择”,我们需要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回答:⑴什么在做选择(选择的主体);⑵对什么做选择(选择的客体);⑶怎么选择(选择的过程)。具体来讲,选择是语言主体做出的选择,主体具有意向性,意向性是任何思维活动的起点。具体到委婉表达生成过程的研究中,语言主体在意向性的作用下,对不好直接言说的外部事件进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向性也可被视为委婉表达生成的起点,这就对第一个研究目标做出了回答;选择的对象是出于某种原因不好直说的外部事件的物理属性;在开始阶段,语言主体在意向性的作用下,通过对物理属性的选择,形成定向的用例事件,心-物随附性在选择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就是开始阶段的具体过程。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在第六章最后我们可以构建出委婉表达开始阶段的生成模型。 第七章主要是对生成过程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传承阶段的讨论。和开始阶段相类似,传承阶段研究的重点仍然是语言主体的选择,但是又稍有不同:开始阶段的选择主要是语言主体意向性定位作用的结果;在传承阶段,意向性仍然发挥着对生成过程的统领作用,只是这一阶段的选择是主体通过知觉分析做出的。因此,第七章主要围绕知觉分析对以下两个问题作出讨论:⑴语言主体的知觉分析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⑵主体为什么能够进行知觉分析;前者是对How的提问,后者是对Why的提问。具体来讲,知觉分析的方式主要包括联想和想象,知觉分析的基础是语言主体大脑中的格式塔转换,格式塔转换的形式和委婉表达的构成方式密不可分。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在第七章结尾处我们可以构建出委婉表达传承阶段的生成模型。 第八章主要是针对生成过程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整合阶段的讨论。整合阶段伴随着语言主体用语言符号将委婉表达固化下来的过程。在第八章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三个阶段之间的承接关系;三个阶段具有的区别;以及委婉表达整合阶段生成模型的构建。在对这些问题作出讨论之后,我们还会进一步结合开始阶段和传承阶段的论述,对具体的委婉表达进行分析,以对其完整的生成过程做出说明。这就结束了对委婉表达生成过程的讨论,并且实现了第二个研究目标:委婉表达生成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第九章主要讨论的是涌现及伴随意识涌现生成的委婉表达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涌现主要是指语言主体意识过程中的涌现,语言表达固化的过程并不涉及涌现。由此不难看出,因为开始阶段和传承阶段是和意识过程相对应的,所以涌现主要发生在这两个阶段;在整合阶段中,委婉表达的生成虽不是涌现直接作用下的结果,但是发生在前两个阶段中的意识的涌现却会对最后生成的委婉表达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第九章,我们重点讨论三个问题:什么是涌现;什么是意识的涌现及意识涌现的特点;意识的涌现对生成委婉表达的影响及委婉表达受该影响体现出的特点。这样就完成了第三个研究目标:生成的委婉表达具有怎样的特点,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第十章主要说明了使用频率效应及该效应对委婉表达的影响。在这一章,我们首先会对什么是使用频率效应做出简要介绍。之后,我们会讨论频率效应对语言构建的作用,尤其会分析频率效应对委婉表达的影响。这样,我们不但研究了具体委婉表达的生成过程,更将固化下来的语言的实际使用纳入到讨论的范围中来。 第十一章是结论,主要包括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主要发现包括:第一,委婉表达生成的起点可被视为语言主体在意向性的作用下,对不好直说的外部事件的定位和选择,该表达形式的生成针对的是这种不好直说的事件,语言主体将有关这个事件的、直接的表达形式做出改变,改变的过程受意向性的指使;第二,委婉表达生成的具体过程可被详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开始、传承和整合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第三,生成的委婉表达会受到意识涌现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层次性。应该注意的是,本文研究是初步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例如本文在研究时,采用了反溯推理的方法,这就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此外,委婉表达固化时涉及的语言规则(主要包括语义规则和语法规则)较为复杂,也可以在下面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心智哲学的研究中,主体的意向性占据着核心地位,之后可以专门对委婉表达做出意向性解释。最后,本文主要是从理论的方面对委婉表达进行的分析和讨论,对实际的语言应用尚未详细考察,这也可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