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Ⅵ)印迹环糊精复合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选择吸附UO22+机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54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天然的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为原料,以U(VI)为模板,采用表面印迹技术接枝共聚β-环糊精技术与磁响应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印迹U(VI)生物高分子复合磁性微球(MIP-U(VI)),使该复合材料除了具有对U(VI)的主动识别及快速吸附特性外,还具有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快速磁分离的特性。并研究了该复合微球对U(VI)的吸附、识别、解析和再生性能。实验结果如下:①当铀初始溶液的pH=2~8,5g/L印迹聚合物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铀的吸附率在89.2%~99.5%之间,印迹聚合物吸附铀的最优pH在5.3~5.8。相同条件下,MIP-U(VI)对铀的吸附仅达5min时,溶液的吸附率已达到了80.2%。表明该聚合物不仅对铀具有极快的吸附速率,而且对铀初始溶液的pH值的适用范围广。在500mg/L的含铀溶液中投加2g/L的印迹聚合物时,它对铀的吸附量达到了172.1mg/g,比起传统的的去除方法,该材料对铀的吸附量有很大的提高,表明该印迹材料对铀具有很高的吸附性能。②在聚合物选择性吸附铀的实验结果得出:印迹聚合物对Cr(VI)、Fe3+、Pb2+的相对分离因子分别为1.15、1.55、1.05,均大于1。说明比起未印迹U(VI)的聚合物,印迹聚合物对铀有一定的识别性。③印迹聚合物的解析再生性实验结果为:在浓度为25mg/L的铀溶液中投加2g/L的聚合物,在用0.5mmol/L EDTA对吸附后的印迹聚合物解析5次后,吸附量为11.4mg/g,在5次解析再吸附的实验中吸附量仅减少了0.08mg/g。结果表明,聚合物的解析再生性良好,有很好的重复利用率。④MIP-U(VI)吸附铀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对铀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其拟合度R2=0.999,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控制。其热力学研究结果为:ΔGθ<0、ΔHθ>0,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印迹聚合物对铀的吸附是自发过程,且为吸热反应,升高吸附温度,有利于吸附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观念陈旧、课堂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形式化以及改革的导向、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旨在推进基
本文从改变聚酰亚胺树脂主链结构来改善其复合材料韧性的角度出发,向树脂结构中引入异构的二胺和二酐,使用两种封端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酰亚胺树脂。并研究了树脂的各
<正>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又名γ—GT)由Hanes等发现以来,有关该酶测定对肝胆疾患的临床诊断意义,国内外均续有报道。国际生化协会酶学委员会将γ—GTP分类编号为E
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可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而研究生在校期间,其导师对其熏陶、指导等具有关键作用。导师的学术道德水平对研究生学风建设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导师需提高自己知
亨利·詹姆斯后期代表作《鸽翼》多被解读为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角逐,很少考察作品人物在文学场域中的地位及其与他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的抗衡。聪明独立的凯特因不愿为攀升社
目的:对照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 or hyaluronic acid,HA)与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膝关节腔两种注
随着热电联产系统及分布式能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多种能源系统的耦合和联系日益紧密。然而,传统能源系统在建模与分析时,电/气/热系统一般分开处理,常忽略不同能源系统间的
香港蒲苔群岛共有维管束植物245种,分别隶属于93科203属。为保护和利用该地的植物资源,通过两次赴蒲苔群岛调查得到的资料,分析讨论了蒲苔群岛的各类植被类型和植物资源,并对
由于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理解不同而引发的争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观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学者之间学术观点的分歧所致,其中也包含了对该词演变过程的背景及史料掌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它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文章分析了绩效管理在企业和员工中产生的作用,阐述了企业背景下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