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变迁—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ccxd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地处西南一隅,风气闭塞,经济落后,教育发展迟缓。20世纪初叶,晚清政府为挽救其封建统治而推行“新政”,教育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创办新式初等学堂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基础,因此备受重视,提出“普及教育”的口号。川督奎俊、岑春煊、锡良及赵尔巽都是倾向革新并有志振兴四川的封疆大吏。他们紧随中央兴学之风,积极在川创办新式初等教育。在各级官绅的努力下,四川新式初等教育迅速兴起和发展,全国闻名。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数量众多。自1907年始,四川新式初等教育超越了江浙各省,学堂数量跃居全国第二,学生人数更是名列榜首。其次,学堂分布广,遍及全川各州县,且接受教育的人群增多。最后,新式初等学堂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较传统教育有了较大变化,充斥了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课程及内容,采用班级授课制。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的兴起和发展,窥其因由,四川当局在整个兴学过程中的作用尤显重要。发展新式初等教育,首先面临两大困难,即经费和师资。为发展新式初等教育,四川当局积极派员出省出国学习和借鉴兴学经验、先进的教育制度及教学内容、方法等。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就地筹款”,筹集教育经费,创办多种类型的师范教育,培养和引进教员,并严定奖惩、严格管理,将兴学成绩与各级官员的政绩相挂钩,在经费、师资及政策上为新式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处于轫始阶段的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在迅速兴起、发展的同时,又明显的呈现出教育发展过渡阶段的不足或缺陷。首先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地域、办学条件、课程结构等方面的不平衡性。其次,教育经费在整体上呈现拮据,以及由筹集经费而增加群众负担,损害部分利益集团已有利益,导致毁学事件的发生。最后,由于新式初等教育的骤然兴起,各级政府与此相应的准备滞后,导致四川许多新式初等学堂质量不高,甚至不如旧式的私塾教育,呈现新瓶装旧酒的局面。
其他文献
新闻策划是现代传媒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竞争激烈的现代新闻传媒业中,策划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而且是一种越来越常规化的工作方法。本文以《三峡商报》的新闻策划操作
通过将改进后的因素分析法引入到挣值管理的成本偏差分析中,提高传统挣值法的成本偏差分析能力。总结了传统因素分析法的原理;为了消除传统因素分析法在替代顺序变化时引起的
<正>和几个朋友去北面的山里闲逛。返程时穿十三陵回来,顺便转了几处遗址。离长陵不远处的一处遗址,门垣塌毁,棱恩殿仅剩了三面残墙。大门外有铁栅栏守着,无法近览,远眺明楼
会议
语言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反映社会的结构和发展。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必然也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性别歧视也不可避免地通过语言有所反映
基于薪酬替代的视角探究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影响作用。在搜集大量媒体负面报道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后发现:(1)媒体负面报道会促使高管货币性薪酬下降,但同时高管在职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许多地区日益凸显出来。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焦点,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突出社会问题。本文从各
目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面临诸多两难挑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25个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0.2%。因此,如何实现
<正>当前中国市场消费正在从大众产品向高端消费品升级,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将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成为主流人群,他们有个性,有追求,向往品质生活,这对于中国品牌来讲是
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日益加重的财政负担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尽管学者们提出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解决地方债务,但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
《保卫马克思》收录了阿尔都塞于1960-1965年间发表在不同杂志上的论文。书中,阿尔都塞显性地反思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本质、理论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隐性地提出了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