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的收集,分析其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为延长患者的生存率提供帮助。研究方法:以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管通路、原发病、传染病、血液透析治疗方案、透析充分性及预后转归、实验室检验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这些指标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2010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我院行透析治疗的224例患者,每年新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男性患者较多占66.07%,男女比例为1.9:1;平均年龄为61.5岁,主要集中在51-80岁年龄段;大部分患者为城市人口,且职业以离退休及农业人员为主;首位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分别为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性肾损害;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为主,且透析频次主要是3次/周;平均透析龄为34.7个月;首次透析时主要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转归情况为仍然在透77例,死亡6例,肾移植5例,退出及转出136例;主要死于心脑血管事件;而本中心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血钙、血磷、PTH、血清白蛋白及Kt/V控制情况仍有待提高。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原发病、透析龄、血管通路类型、是否行HDF治疗、透析器通量类型、血压、Kt/V、血钙、血磷及血清白蛋白控制水平不同都具有显著影响,而使用的抗凝剂类型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血液透析患者的性别、BMI、血管通路类型、是否行HDF治疗、使用的抗凝剂的类型、血压对患者的生存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透析龄、原发病因、透析器通量类型、Kt/V、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对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首位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分别为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性肾损害;且糖尿病及高血压导致肾脏损害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以单纯血液透析治疗为主,透析频次以3次/周居多;主要并发症为贫血、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和心功能不全;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事件;使用高通量透析器、Kt/V、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可使死亡风险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