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东地区地处我国西南丘陵地带,四周山脉将其与周边地域相分隔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区域。在该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多元融合的文化现象等背景下,众多以商品贸易为主的传统山地场镇逐渐得以形成。传统场镇历史久远,至今仍保留了独特的空间环境和历史建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川东地区传统山地场镇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街巷、建筑等生活载体因年久失修而逐步破败,形成了场镇中众多的废弃区域。同时,传统场镇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大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出现也严重破坏了场镇的整体风貌。如何通过适宜的新建筑设计,使其与川东山地场镇相和谐并引导历史建成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是当下理论与实践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论文运用了系统分析法、类型学等研究方法,结合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川东地区传统山地场镇的地域性背景,论述了传统场镇的生成背景与发展演进,总结了在地理环境、经济贸易、交通运输、军事战争、宗教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场镇空间环境特色与建筑营造特色。其次论文提取中国传统思想与川东传统山地场镇营建中的和谐观念,并分析我国本土建筑师对于“与历史环境相和谐的建筑设计”长期以来的多元化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与川东地区传统山地场镇相和谐的建筑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延续场镇文脉”、“契合自然环境”、“适应时代背景”三方面。在建筑设计手法上,场镇层面可运用“织补空间肌理”、“延续场镇轮廓线”等手法,在新旧建筑结合层面可运用“体量协调”、“材质色彩协调”、“功能整合”等方式,在单体建筑层面可运用“传统建筑空间延续”、“传统符号提取”、“充分利用景观资源”、“传统与现代结合”等方法。最后,论文详细阐述了西沱古镇中在新建筑植入过程中如何遵循上述的设计原则,以及对设计手法的运用,以达到使新建筑与历史环境相和谐的目的。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论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整个过程,对传统场镇中的新建筑设计研究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