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平衡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in7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Help er T lymphocyte17,Th17)的细胞比例和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Treg/Th17细胞平衡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判定标准:确诊梅毒并经规则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周或以上),2年RPR反应不转阴者,排除再感染、神经梅毒(本文收集的病例都是确诊为梅毒并随访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患者,梅毒患者两年血清反应不转阴者均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其它感染(如HIV、HBV感染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共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5[(35.68±8.97)]。患者血清RPR滴度:1∶2共14例,1∶4共10例,1∶8共5例,1∶16共1例。回顾患者既往病史,初次治疗时梅毒的分期分别为: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2例,早期潜伏梅毒16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共收集30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3-56岁[(33.64±5.12)]。  从细胞和分子两个层面探讨Treg和Th17细胞的变化。  1.细胞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中CD4+CD25+ FoxP3+Treg和CD4+IL-17A+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  2.分子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reg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P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孤独受体γt(orphan nuclearreceptor gammat,RORγ t)、IL-17mRNA的表达。  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 FoxP3+Treg细胞比例(15.28±8.8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13±3.59)%(P<0.05),CD4+ IL-17A+Th17细胞比例(4.25±2.1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67±2.08)%(P<0.05);  2.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FoxP3、CTLA-4、IL-10、TGF-β的表达量(0.0305±0.0046、0.0128±0.0012、0.0025±0.0002、0.0554±0.00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113±0.0018、0.0080±0.0022、0.0009±0.0002、0.0228±0.0046)(P<0.05),RORγt和IL-17的mRNA相对表达量(0.0017±0.0003、0.0023±0.000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mRNA相对表达量(0.0073±0.0014、0.0046±0.0008)(P<0.05)。在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Foxp3和ROR-γt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5)。  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reg/Th17细胞平衡的异常,这种异常可能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未能清除干净,刺激机体持续产生抗体,可能是血清固定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构建河南省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的准入指标体系。   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参考本科护生的核心能力及临床实践目标的相关研究
[目的]   1.分析5岁以上哮喘患儿与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差异。   2.分析5岁以上哮喘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患儿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差异。   3.对差异表达
研究背景与目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婴儿期常见的皮肤病,65%的AD在18月内发病,婴儿期AD皮损分布特点包括:头皮、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以皮肤剧烈瘙痒和干燥为突出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且AD的早期发病,预示患儿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及结膜炎可能性增加。尽管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家公认AD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目前AD的治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探讨其与共情能力、人格特征、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预防和应对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发生发
目的归纳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诊治经验,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把握手术指征,以降低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我院心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 Lp)、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 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寻找与早发冠心病发病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科患儿的病原菌的分布、药敏状况变迁规律;分析我院新生儿一病房、新生儿二病房患儿痰培养及其特点,探讨两者细菌分布、药敏状况等的区别,方法采用回顾性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AP)能否改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以及其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由此来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1.LPS动物实验中,将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LPS组、LPS+穿心莲内酯组。对照组和LPS组小鼠予以生理盐水(Normal sal
第一部分:132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型分析目的:总结分析WA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突变基因,对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
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引起儿童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明确其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