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i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已成为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化石能源作为自然资源中的一次能源正日益枯竭,其中,电能又是所有能源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亟待开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逐渐渗透至传统电力系统,大大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特性。
  自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交直流电之争以来,交流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网络架构。然而,随着电压等级的逐步提高与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流电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相比于交流电,直流电不存在无功功率的消耗以及同步稳定问题。特别是在高压大容量远距离的电能传输方面,直流电能的传输存在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由于电力电子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和快速性,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变流器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以及变换器与直流网络之间的电磁暂态交互影响,威胁着直流输电或者其他电压等级的柔性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发展。本文针对低压的柔性直流系统,以及高电压等级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展开了稳定性机理研究。并研究了变流器与直流网络,以及变流器之间的动态交互机理,建立了小信号数学模型,并分析讨论了直流电压的振荡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柔性直流系统的级联式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原理在直流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之间级联虚拟同步机的动态控制环节来为整个直流网络增强惯性和阻尼,抑制直流电压的振荡,改善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本文建立了柔性直流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阻抗分析﹑阻抗比判据﹑特征值分析和鲁棒性及鲁棒稳定性分析阐述了所提级联式虚拟同步机抑制直流电压振荡的机理,并揭示了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改善柔性直流系统的惯性和阻尼性能。本文所提级联式VSG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参数适应性和参数鲁棒性,并不依赖于系统参数。所提级联式VSG控制策略级联于外环直流电压控制环和内环电流控制环之间,并未改变系统原有的控制结构和参数,具有较好的控制系统结构鲁棒性,并且适用于多组运行工况,且具有较为宽泛的控制参数运行范围和较好的参数适应性和参数鲁棒性,对系统固有参数不敏感。最后通过仿真和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虚拟同步机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针对VSC-HVDC系统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直流侧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应用于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为柔性直流系统的电压振荡提供了阻尼通道,较好地抑制了直流电压的波动。针对建立的双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阻抗模型,辅以无源稳定判据﹑阻抗比判据﹑阻抗特性分析等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系统在传统双闭环矢量控制作用下存在弱阻尼振荡模态和阻抗谐振交互作用。在引入级联式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后,系统的阻尼性能和惯量得到显著改善,直流电压振荡被较好的抑制。引入的虚拟惯量控制的动态方程本质上与直流侧能量守恒和功率平衡方程一样,因此,直流侧采用虚拟惯量控制的本质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模拟惯量来改善直流电压的暂态响应,使得直流电压的暂态响应变得缓慢。从虚拟惯量控制的动态运动方程可知,越大的虚拟惯量导致越低的直流电压变化率,即直流电压变化越平缓。越大的虚拟阻尼系数导致越小的动态和静态直流电压偏移量,虚拟惯量控制的引入增强了系统直流侧的等效阻尼和惯量。反之,越大的直流电压变化率使得虚拟惯量控制可以提供更大的虚拟惯量功率的支撑,以实现更好的阻尼和惯量支撑效果。
  (3)基于平均值模型建立了MMC与直流网络的小信号动态模型,定性地分析了MMC换流器与直流网络的动态交互作用,基于频率分析方法得到了响应的阻抗频率特性,并通过频率阻抗扫描的方法验证了所提阻抗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分析了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引入后对系统的影响,仿真和理论分析表明,系统在引入所提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后,系统稳定性和阻尼性能得到大幅度增强。
  (4)基于叠加定理建立了多变换器并联的动态交互作用机理的数学模型,通过分离每个激励源对直流网络的动态响应,再进行叠加得到由多个激励源的叠加的一个响应。定性的分析了当各支路直流线路参数不对称时,各个谐振回路(每一条直流线路与VSC形成一个谐振回路)的固有振荡频率也不一致,因此激发出的直流电压振荡是非正弦时变的。仿真验证了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存在潜在的变换器直流侧电压振荡的可能性,在某些工况下,当线路参数确定时,系统由于变换器与直流网络发生动态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直流电压的弱阻尼振荡。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利用重质原油生产高质量超清洁燃料的技术途径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加氢工艺是改善油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中加氢催化剂作为加氢处理的关键环节,其载体的研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传统工业氧化铝及分子筛载体进行优化设计或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高效、简便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铝载体材料,探究了氧化铝载体不同晶面暴露情况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活性相结构以及加氢脱硫反
学位
声波和光波的调控在国防、航空航天以及医疗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普通天然材料在对声波与光波的调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可以有效调控声波与光波的人工微结构。声/光子晶体是材料常数周期变化而形成的新型人工复合材料,通过设计它们的单胞微结构,可以展现带隙、单向传输、类狄拉克锥以及拓扑边界态等奇异的特性。利用这些奇异特性可以实现隔振降噪、电磁波屏蔽以及隐身等功能。因此,声/光子晶体可以突破
学位
气体动压箔片轴承由弹性箔片和刚性轴承套组成,是一种以环境空气为润滑介质、具有柔性的动压轴承,因为具有高转速、长寿命、低成本、无油润滑和结构紧凑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旋转机械的DN值(转子表面线速度)、能量密度和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循环机、高速电机、高速鼓风机/压缩机、微型涡喷发动机、微型燃气轮机和车用燃料电池用空压机等超高速设备。然而,因为气体动压箔片轴承自身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导致其支承的转子系统在
学位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轴承钢接触疲劳的微观结构演化机理和实验研究(No.51475057)”,“含夹杂或裂纹非均质材料摩擦磨损的微观机理研究(No.5187505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No.106112017CDJQJ328839,No.2018CDYJSY0055)”以及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非均质材料摩擦磨损的微观机理研究(No.CYB17025)”。非均质材料
学位
石油酸是原油和馏分油中普遍存在的腐蚀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环烷酸并且环烷酸含量可占石油酸组成的90%以上,其中单环、双环和三环的环烷酸又占到了环烷酸含量的85%以上。环烷酸具有羧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因此常常造成严重的腐蚀,从而影响原油加工设备及油品使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高酸值原油产量的逐渐增加,高酸值原油及馏分油所带来的腐蚀与产品质量问题显得愈发严重,所以迫切需要开发出经济
学位
在异相催化中存在诸多类型的宏观和微观“效应”,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金属活性中心及其周围的配位环境。对于异相催化中分子和原子水平下的反应机制理解离不开催化剂表面配位结构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表征技术的进步和制备方法学的发展,原子级分散的金属催化剂在异相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相比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原子级分散的催化剂在特定类型的催化反应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媲美甚至优于这些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而
学位
1,3-丙二醇(1,3-PD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可用作合成PTT等聚合材料的单体,因而在聚合物、生物可降解材料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1,3-PDO在军工、服装、医药、化妆品和材料等行业也拥有广泛的市场。利用微生物转化粗甘油是生产1,3-PDO的一个高效方法。作为1,3-PDO的天然生产菌株,丁酸梭菌(C.butyricum)凭借其厌氧培养体系和生物安全性等优势在菌株筛选、发酵过程优化等方
学位
为缓解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新型能源材料的开发势在必行。纯碳材料因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作为能源器件的电极材料。但纯碳材料表面润湿性差以及电中性表面的存在导致其存储能力差、催化活性低,严重阻碍了纯碳材料的实际应用。幸运的是,杂原子的掺杂可改变纯碳材料的电荷分布以及表面润湿性。基于此,本文借助胺醛缩合反应、B-N配位作用力以及金属离子与三联吡啶配位作用力,设计了含N的交联
学位
为满足市场对阻燃剂的需求,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低毒低烟、无污染的高效绿色环保阻燃剂。研究表明多种阻燃元素之间存在协同阻燃作用,故在聚合物材料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燃元素可获得更佳的阻燃效果。因此,如何将多种阻燃元素(如金属M、Si、P、N等)有机结合,设计构建阻燃剂分子以期发挥协同阻燃效果,进而获得高性能的材料成为了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分子设计,将多种阻燃元素构筑在一个分子内,使其具有更高
学位
大型低温乙烯球罐常用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低合金高强钢制造,这类材料在韧脆转变温度(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DBTT)区间往往呈现出冲击韧性离散的现象,而此温度区间正好是球罐的服役温度,那么此韧性不稳定的问题会对钢制球罐产品的服役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产45 mm厚07MnNiMoDR钢板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