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胸部创伤常并发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并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尽管对ARDS的研究已有30余年,但ARDS发生后的死亡率仍高居在50~60%,没有明显下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是当今创伤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严重胸部创伤导致体内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泛滥入血,一方面引起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产生免疫功能抑制,引起全身免疫功能紊乱,使机体陷入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在这个病理过程中,肺内巨噬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肺组织内的常居细胞,是防御病原微生物和损伤的第一道防线,在启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巨噬细胞具有功能异质性,不同巨噬细胞亚群在创伤后免疫紊乱机制中发挥不同效应。已证实在人和动物肺部中存在肺泡(AM)及间质(IM)巨噬细胞,两者具有功能异质性,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前期研究表明,严重胸部创伤能引起机体内毒素(LPS)升高。新近发现的FLR4(Toll-like receptor 4)是Toll家族成员之一,被认为是LPS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通路。TLR4启动的胞内信号转导最终激活NF-κB,从而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或扩大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或诱发特异性免疫,因而是极为重要的天然免疫受体。将其应用于创伤研究领域,对阐明ALI的发病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为调控创伤后的免疫紊乱状态,防治创伤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严重胸部创伤模型,采用机械结合酶消化法分离AM与IM,对其进行形态学比较;动态观察创伤对AM、IM吞噬、抗原提呈以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Nothern、Western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创伤前后肺内两种巨噬细胞亚群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创伤性ALI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用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400KPa驱动压力对大鼠右侧上胸壁进行致伤,能够建立稳定可靠并符合临床特点的严重胸部创伤模型。 2.通过气管支气管、肺血管床耗竭灌洗,机械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可获取高纯度的肺间质巨噬细胞群,对于进一步研究其形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大鼠AM与IM在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4.AM吞噬功能强于IM,创伤复合内毒素攻击对两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表现为先增强后抑制,复合LPS攻击能进一步增强创伤后IM的吞噬能力;IM抗原提呈功能强于AM,创伤复合内毒素攻击能抑制它们的抗原提呈功能;AM分泌TNF一Q强于IM;】M分泌几一6强于AM,创伤复合内毒素攻击能明显增强两者产生TNF-。、IL一6的能力。AM与IM具有功能异质性,在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状态中具有不同的地位,IM不应被单纯看作为AM的前体细胞。 5.AM、IM有基础TLR4表达,但两者有表达差异;创伤可上调TLR4在两种细胞内的表达,AM表达高峰在伤后8h,IM在伤后8,16h,TLR4的上调参与了创伤后失控性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为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