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纳米粒子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荧光半导体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光、电、化学性能。由于其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好、易于修饰等一系列显著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生物传感、药物载送等众多领域。目前,已经报道了各种类型的硅纳米材料。其中,零维结构的硅纳米粒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取代生物成像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使用的传统有机染料以及半导体量子点。近年来,研究者在硅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光学性质及潜在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合成过程繁琐、合成条件苛刻、需要进行表面功能化来增强水溶性等。基于此,本文通过简单的设备一步合成了功能化的荧光硅纳米粒子,并对硅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N-(三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盐和抗坏血酸钠为原料,一步合成了水溶性好、羧基功能化的硅纳米粒子(C-Si NPs)。该合成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无需在强酸、强碱、高温等极端条件下进行,在无表面修饰的情况下,加入Hg2+即可增强C-Si NPs的荧光。因此,该C-Si NPs可作为一种信号增强型荧光纳米探针用于Hg2+的测定。Hg2+浓度在0.05~180μmol/L范围内与C-Si NPs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nmol/L(S/N=3),该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Hg2+的测定,应用于环境水样中Hg2+的检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室温下一步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的硅纳米粒子(A-Si NPs),利用HCl调节溶液p H值,可制备不同发射波长的A-Si NPs。选用最大发射波长为495 nm的A-Si NPs作为荧光探针,利用内滤效应,构建了一种无标记检测细胞色素C的新方法。细胞色素C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410 nm)与合成的A-Si NPs的荧光激发光谱(最大激发波长为410 nm)重叠,基于内滤效应,A-Si NPs的荧光能够有效地被淬灭。因此,A-Si NPs可作为一种新的荧光纳米探针用于细胞色素C的检测。细胞色素C浓度在1~25000 nmol/L范围内与A-Si NPs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53 nmol/L(S/N=3)。该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生物样品中常见的金属离子、氨基酸均不干扰细胞色素C的检测。该探针已应用于Hep G2细胞中内源性细胞色素C的荧光成像。检测时,加入不同浓度的依托泊苷诱导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导致A-Si NPs的荧光强度减弱。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抗坏血酸钠为原料,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的硅纳米粒子(AN-Si NPs),并利用该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基于内滤效应(Internal filter effect,IFE)简单灵敏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荧光分析方法。在该传感体系中,ALP催化对硝基苯酚磷酸盐(PNPP)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PNP),PNP的紫外吸收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400 nm),与AN-Si NPs的激发光谱重叠。随ALP浓度的增大,AN-Si NPs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其浓度在0.05~10 U/L范围内,与AN-Si NPs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02 U/L(S/N=3)。该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生物样品中常见的金属离子、氨基酸、蛋白质均不干扰ALP的检测,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ALP含量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废弃的锂离子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废旧电池正极材料中含有我国稀缺的有价金属钴镍等,需加以回收利用。本文以废旧镍钴锰酸锂电池和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硫酸为主的浸出剂对废旧电池正极片的浸出能力,实现了正极片中铝箔与正极材料的分离,铝以金属的形式回收且几乎没有损失,而正极材料中的所有金属以离子形式浸出液中。研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沟通,本文阐述了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性,剖析了企业管理沟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管理沟通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为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喹唑啉酮(Quinazolinone)是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是药物化学中最重要的优势结构单元之一,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惊厥、镇静、抗高血压、扩张血管、抗微生物和抗菌等.因此一直是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金属或三氟乙酸催化含炔基的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化反应合成稠合喹唑啉酮衍生物.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金催化1-或3-
读到这个案例,我想起了自己班级曾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我作为配班教师,旁观了主班的W老师对那件事的态度和处理方式。那是中班时的一次亲子活动,我班计划组织家长带着孩子去一个户外活动基地,在全天的活动中,除了教师组织的亲子游戏以及野炊外,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该户外活动基地的一些游乐项目,其中有一项是滑草。虽说亲子活动是每个家庭自愿报名参加的,
期刊
喹唑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很多药物分子,特别是抗肿瘤药物中均含有喹唑啉结构单元,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因此,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直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论文主要研究了2-芳乙烯基-4-氨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综述了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二章研究了2-芳乙烯基-4-氨基喹唑啉类衍生
目的 探讨耳聋基因panel技术在耳聋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40例耳聋患者首先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Sanger测序法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25个位点突变,初检结果单杂合致病突变者行耳聋基因单基因测序或耳聋基因panel检测;初检结果未发现耳聋基因致病性突变者直接行耳聋基因panel检测。16例患者行父母耳聋基因溯源验证。结果 40例患者中,耳聋基因筛查检出GJB2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8例
数字中国建设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发展方略。作为一项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策工具的助力。然而,政策工具组合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协调性、融通性,严重制约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进程,因而亟须厘清各地方政府数字中国建设中“政策工具箱”的现状,深入剖析数字中国建设政策工具组合存在的问题,打通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堵点、痛点。为此,需要统筹使用政策工具,促进外部结构合理化和内部
本文以托酚酮(即环庚三烯酚酮,HL)为配体,在不存在或存在不同的辅助配体8-羟基喹啉-2-甲基(HMQ),8-羟基喹啉(HQ),1,10-菲罗啉(phen),2,2’-吡啶(2,2’-bpy),5,7-二氯-8-羟基喹啉(HQCl2),5-氯-8-羟基喹啉(HQCl)的情况下,利用溶剂热法和常规溶液法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三个系列共14个新配合物。第一系列为四个Cu(II)配合物,考察不同辅助
由于配合物的结构丰富多样,而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成为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工作者也一直致力于对功能配合物结构的定向设计从而对其功能进行有效调控。低核配合物的结构便于设计和合成,而且有利于对功能机理进行研究,进而更好的发挥低核配合物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双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定向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双齿螯合配体的铁(II)、钴(II)、镍(II)、锌(II)和Pt(II)的过
超级电容器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存储装置之一,高功率密度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而且实用性强,安全高效,绿色无污染,顺应当今人类追求低碳生活的发展趋势,因而备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优劣,因而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研发至关重要。具有赝电容特征的导电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导电聚苯胺(Polyanilin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