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的会计披露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和交易量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同时,衍生工具的巨大风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墨西哥危机、巴林银行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一连串风波和危机说明,衍生工具已经成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衍生工具市场发展超前和监管滞后的矛盾已经严重困扰着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加强衍生工具的监管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会计监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监管对信息披露的规范,主要通过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对信息的反馈来发挥作用。所以,披露有关衍生产品对公司产生的经济影响,不仅可以减少管理层对会计数据潜在的操纵,还能够降低公司内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继而引导监管部门对公司衍生工具活动进行监督。套期保值是企业使用衍生工具最为重要的原因。套期活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套期活动可以减少或消除风险,尤其在物价和汇率波动的时候,套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各期利润平稳。衍生工具为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了工具,但衍生工具本身的衍生性和杠杆性也使之成为“双刃剑”,巨大的风险往往使得不成功的套期活动给企业带来巨额的亏损。所以,投资者和监管单位要求将企业的套期保值活动纳入会计披露范围,从而客观反映企业套期活动的绩效及风险。同时,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对传统会计也提出挑战。例如,衍生工具中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并不符合传统会计对会计要素的定义,难以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也就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衍生工具的风险。套期会计中所存在的确认时间不一致和计量属性无法反映交易活动的问题,也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形成了冲击。由于按照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无法反映衍生工具的真实状况,所以也就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衍生工具的潜在风险。因此,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对衍生工具会计进行研究,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突破了传统会计的局限,使得衍生工具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披露。在我国,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衍生工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但是,由衍生品所引起的巨额亏损事件也屡见不鲜,中航油事件、东航套期保值巨亏事件让投资者进一步认识到衍生工具所存在的巨大风险。因此,对企业衍生工具使用情况的会计披露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准则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构成完善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各上市公司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编制了2007年的年报。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只有小部分公司进行了衍生产品交易的披露,主要包括银行、证券、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公司。从这些公司披露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各公司使用衍生产品的情况;用准则的要求与实际各公司运用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各公司披露的规范程度及准则的使用难度;用这些公司披露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能够了解衍生品信息披露是否提高了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衍生工具概述。从金融和会计的角度对衍生工具进行说明,分别介绍了衍生工具的定义、衍生工具的基本种类及市场功能、衍生工具交易的特点,并对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做出了简要介绍。第二章是衍生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本章首先说明了将衍生工具纳入会计披露范围的原因。其次又进一步分析了衍生工具给传统会计所带来的冲击。由于衍生产品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难以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所以传统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并不能揭示衍生工具的风险。这也意味着有关衍生工具的会计披露要求对传统会计理论形成了挑战。再次,本章介绍了衍生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终于形成了一系列准则以突破传统会计的处理方式,将企业使用衍生工具的活动纳入到财务报表的披露范围。2006年我国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中有四条准则与衍生工具有关,并首次在准则中规定了对衍生工具活动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最后,本章详细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对衍生工具的披露要求,并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进行了对比。第三章是对套期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的介绍。套期活动是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的重要方式,套期成功往往能为企业节省成本,平稳利润,而套期失败则会将企业带入巨额亏损之中。单独建立准则对套期活动进行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客观评价企业套期活动的效果,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本章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并将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套期会计部分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三套准则的思路基本一致,只是在对套期活动的分类和处理方面略有差别。套期会计准则解决了套期活动计量属性不一致和套期损益不配比的问题,真实反映了套期交易在企业规避风险的作用。第四章是总结了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有关衍生品的披露情况,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章首先对国内外衍生品会计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国外对衍生工具会计准则披露的研究分为三大类: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套期会计的争议和衍生工具会计准则对经济决策的影响三个方面。总的来说,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套期会计复杂的处理方式使得投资者难以理解,并且增加了公司会计处理的成本;出于对公司声誉的考虑,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其衍生品的使用情况,衍生工具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是公司盈余管理互相替代的工具,衍生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使得高管薪酬的方式也会影响到衍生品的使用。我国对衍生工具会计研究相对滞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主要的研究集中于衍生品的特点和对传统会计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会计准则出台,我国对衍生工具的会计研究侧重于如何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以及对衍生工具进行会计处理。新准则出台后至今,研究的重点转变为衍生工具会计准则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本章对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衍生工具披露状况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2007年的上市公司中,共有51家公司对衍生工具的使用进行了披露,其中有5家公司使用了套期会计。在将衍生品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进行披露的公司中,银行业的披露最为规范,证券公司所持有的衍生工具对利润的影响最大。利用Ohlson模型的扩展模型对这些公司的披露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衍生工具能为股票价值提供一定的信息,但其显著性不高。同时,在5家使用套期会计的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套期活动属于现金流套期,另外2家属于公允价值套期,各家公司对套期有效性的评价不够详尽,并且仍有公司没有说明其风险管理政策。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针对我国2007年实施新准则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1.加强会计监管力度;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3.提供信息系统的支持,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允”。笔者认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对衍生工具会计研究的文献,特别是国外对衍生工具准则执行的效果、以及准则对市场效率和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的文献,对日后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对新会计准则执行第一年的各上市公司的衍生产品信息披露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日后准则使用和监管提供了现实的依据。3.对新准则所要求批露的衍生工具信息进行了实证检验,客观说明了衍生工具披露信息与股票价值的相关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文章的理论部分主要来自于国内外文献的整理,缺乏创新。2.由于新准则实施不久,仅能取得2007年一年的数据,数据量比较小,代表性不强。
其他文献
三维城市建模是数字化城市的基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建模方法:第一,基于DEM数据和层次的建筑结构表示实现城市的三维建模。第二,基于遥感技术得到的雷达数据和GIS数字数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过高,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并未根本改变。十七大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定位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举,可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电信行业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网络和
2008年,伴随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产品规模和中间业务收入快速提升。但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
嵌入式CPU作为SoC设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IP,其研发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围绕CKCORE国产32位嵌入式CPU的研制,对其体系结构、核心模块、验证流程,以及SoC平台等多项关键技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有助于管理者明确努力的方向。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工具使用的频繁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许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相关的服务在不断的增加,从而孕育而生了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市场经济。在这种市场竞争推动下,前程无忧公司通过短短8年的拼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回顾上世纪以来足球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全球化这一关键因素如何在市场扩张、人才跨国流动、资本注入这三个维度推动足球产业化的发展。得出全球化是足球
在当前我国流动过剩,经济快速发展但市场却不平衡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私募股权基金的最优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2007年6月1日《有限合伙法》的出台引发了激烈的私募股权基金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2月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哮喘患儿50例,其中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