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比应用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与单独使用神经导航对开颅术中脑肿瘤的定位,评估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补偿术中脑肿瘤漂移的价值;定量测量脑肿瘤的术中漂移程度,初步探讨影响脑肿瘤漂移的相关因素,筛选需要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定位的肿瘤类型。研究方法:(1)本研究前瞻性的选取了30名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定位脑肿瘤;对照组单独使用神经导航定位脑肿瘤。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资料、KPS评分及病理结果均予以保留。(2)所有患者根据神经导航的定位设计骨瓣位置。研究组采用术中超声置于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实质表面扫查,确定病灶位置,测量病灶的大小、距皮层深度,记录超声检查花费的时间。对照组按照术前神经导航的定位进行手术。所有患者以肉眼或显微镜下可见肿瘤全部浅部边界为观察终点,并记录从骨瓣打开至观察终点共花费的时间。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定位率、花费时间、术后KPS评分。(3)研究组采用术中超声测量脑肿瘤的漂移程度,对照组采用神经导航测量脑肿瘤的漂移程度。测量硬膜剪开前后脑肿瘤的漂移程度;测量术前至观察终点(术中可见病灶浅部边界)的漂移程度。(4)对照肿瘤的形态学及病理学特征,统计分析影响脑肿瘤漂移的因素。研究结果:(1)研究组15例,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全部成功定位,准确率为100%。对照组15例,单独使用神经导航准确定位11例,准确率为73%。(2)手术时间:研究组平均手术用时30.7±7.3 min,对照组平均手术用时45.8±12.6min,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KPS评分:研究组KPS评分中位数为80,对照组为7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共30个病例,脑肿瘤的漂移幅度为2.8-13.5mm,平均幅度6.3mm,标准差2.18mm。经统计分析,术中脑肿瘤的漂移程度与肿瘤距皮层深度呈负相关(r=-0.57),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634),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脑肿瘤切除术中能精确定位病灶,有效纠正由于脑肿瘤的漂移产生的误差,并节约手术时间、减少脑损伤,改善患者术后KPS评分;(2)脑肿瘤的脑漂移程度与肿瘤距皮层深度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与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采用无机盐前驱体原料硝酸铝和硝酸钙取代金属醇盐,以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钙长石粉末,对影响合成的反应温度、浓度、烧成制度、pH值、工艺路线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比较好
大数据具有高维和海量的特征,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大数据分析可以解决国家众多的重大需求问题,在将来的个性化医疗、科学革新和发现、创新技术以及商业管理及政府
为明晰植物渗透调节在抗酸性机制中的作用,考察了模拟酸雨对抗酸性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酸敏感性作物大豆(Glycine max)幼苗株高、叶片含水量、渗透势、脯氨酸含量和质膜
从20世纪初期有了电视机至今,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再到液晶等的蜕变,它在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它也从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节目时期过渡到了拥有各种各样精彩节目吸
目的:探讨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例术前行MRI平扫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
在构建和谐小区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小区文化的建设。一个和谐的小区就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天堂。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等三个层面上.构建
不法原因给付是因某种不法原因而为给付的行为。其法律构成有主客观两方面的要件。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进行了给付,但该给付是出于不法原因。主观上要求给付人对给付原因的不法
支持向量机作为数据挖掘十大经典算法之一,能在理论上解出全局最优解,在解决小规模、非线性及高维度数据问题中效果显著,至今仍广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黔西北土法炼锌活动曾持续300余年,在2000年左右基本被取缔,由于长年的不断累积,在当地遗留了大量富含重金属的细粒径铅锌冶炼废渣。这些颗粒物极易在水力搬运和风力扩散作用下迁移至周边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冶炼废渣中重金属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结合的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高效、绿色、经济的废渣堆场治理措施,已被广泛用
基于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物联网的运用,对现代物流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给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文章从物联网的提出、在欧关韩日国家和中国的发展运用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