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车预布线工艺研究及分布线施工规范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铁路客车配线普遍存在混乱,接错、乱接现象时有发生,使客车行车安全潜伏很大的隐患。针对客车布线比较难以规范的特点,本文推出在客车制造、检修厂施行预布线法及规范布线规则,巧妙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保证客车配线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本文从现行客车修理系统车体配线方式存在弊端入手,分析如何实现配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降低配线脑力劳动的难度,同时设计提出了客车配线布线、配线保护、端子压接等规范、标准,从而提高铁路客车整体配线质量。 铁路客车布线分为车上布线、车下布线、控制柜内布线三部分,车上布线主要为6mm<2>以下电源线、控制线等。车下布线主要为列车动力干线如交流380V、600V等电力干线及车体下部电器设备如柴油发电机组、充电机逆变器等部分设备的配线等。客车电器布线总体原则为横平竖直,消除电磁干拢,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列车运行中配线不因受到颠簸而被破坏及有效防止鼠咬伤等问题。本文通过在生产中不断积累经验,根据铁路客车本身结构特点及电器设备使用功能特点,制定编制了铁路客车布线施工工艺规范,其中对端子压接、配线保护等车上布线过程中的具体施工工艺标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作者改变传统铁路客车配线工序设置方法,将其分为三大主要工序:车下预布线、成束车上布线、布线型式试验验证。本文就此三大工序对检修铁路客车预布线工艺进行设计及对车上布线施工工艺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预布线工艺:通过对客车车体传统配线工序进行分解、细化为车下预布线、车上布线、穿线、校线等工序,实现了客车配线强体力劳动与高技术含量细致劳动的合理分离,同时通过设计、制作配线模板,采用下线、卷线工作台等工装,使车体配线工序达到了布线规范、整齐、标准统一的质量控制目标。大大改进了车上配线质量,提高了配线效率,杜绝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铁路客车配线劳动强度及对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方式(包括变电运行管理)已经难以满足电力企业的生产需要。 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存在很多的弊端,这种弊端体现在:电力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电力生产人员的效率低以及生产管理不严密等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解决方案。 于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智能的变电管理信息系统,使变电管理人
电网互联,在内部电网进行离线、在线分析时,外部网络的实时信息一般不传到调度中心,但外部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内部系统的分析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外部系统进行等值,等值模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其他软件计算精度。本文研究的外网等值模型是一种静态等值模型。该模型是基于状态估计或潮流计算,应用扩展Ward等值建立的包括缓冲网的等值模型。结合灵敏度分析,提出利用改变边界节点电压分析外网支路无功响应的方
软开关技术取代硬开关技术是电力电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移相全桥软开关电源的研制在设备的小型化、系统向多平台的扩展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开
目前,初中语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为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由教学实践可以知道,首先,初中的语文教师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能源需求逐步攀升,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了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实现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保的目标,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的研究快速推进,旨在促进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双向交互,更加合理地引导需求侧负荷,鼓励其参与到电网的优化调度运行中。基于DSM的电力负荷优化调度对于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电网经济运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及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在工业控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控制技术,即现场总线。它是上述几种技术的结合,是当今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热点,代表了
固体材料从开始受载到完全破坏之前,除了弹性变形以外,往往还会产生塑性变形及损伤。一旦材料变形超出弹性范围,变形通常会诱发材料的各向异性,加载路径和变形历史都会对材料的性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和利益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随着中国铁路跨越式的发展,对内燃机车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科技保安全”的大环境下,以高新技术装备改善机车运行环境、改造旧有配置,安装并使用各类型的监控装置已经成
回火是指火焰从燃烧室传入到混合段中的这样一种现象,它包含了燃烧与湍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燃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燃气轮机中的贫油直喷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