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络规划中智能算法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电网络规划是电网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在科学上属于大规模、非线性、多目标、多约束的组合优化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变电站选址、网架结构规划是配电网络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科学合理的进行变电站优化选址、网架结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配电网络规划质量,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针对该问题的特点,运用智能优化技术和现代空间展现技术,对变电站选址和配电网架结构优化问题求解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并进行了验证,更好的保证了配电网络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对提高配电网络规划的水平与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了变电站选址数学模型,引入了投资、运行费用,采用惩罚因子的方法,将非量化因素加入到选址模型中,提高了模型和实际问题的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均匀初始解和变量搜索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并将其用于求解实际的变电站选址问题,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算法和标准的粒子群算法相比,有效的降低了寻优的复杂度,大大提高了搜索精度。 其次,分析了配电网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架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免疫遗传-蚁群算法相结合的对配电网架结构问题求解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免疫遗传算法的适应能力和蚁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较好的解决了蚁群优化算法求解速度较慢、免疫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实验表明该融合算法收敛速度快,收敛过程平稳。 最后,针对配电网络规划管理现状与发展需求,运用组件技术,研制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络规划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与拓扑分析,提取必要的规划信息,自动避开受约束区域,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现了智能算法与图形系统的有效结合,为决策人员提供了多元化的决策依据。通过实际应用于求解某地区的配电网络规划问题,验证了平台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其他文献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有序用电是我国电力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三集五大”等政策实施的必然阶段。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用电需求的迅猛发展且应用深度的不断改革,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维护和科学合理的有序用电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大营销体系建设和国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总体安排出发,以辽阳供电公司营销业务为研究对象,论文完成了大营销体系建设重新规范中用电信息采集
随着并网风电场容量和规模的扩大,其对常规电力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揭示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机理以及由于风电注入引起系统电压稳定性和解的结构变化过程,本文在风电场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电压稳定性理论和分岔理论对含风电场(由恒速恒频机组构成)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1)、在风力发
期刊
期刊
随着Kane动力刚化概念的提出,各国学者对大范围刚体运动和柔性体小变形之间的耦合建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关于作大范围运动柔性多体时变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离散化方法的研
期刊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能够迅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缩短故障查找的时间,及时恢复供电,而且还能及早发现输电线路的薄弱环节,有效地降低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
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在路基中将产生动附加应力(以下简称“动应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及塑性变形的累积效应,造成路基土软化,导致路面结构破坏。至今仍缺乏一合理的方式用来确定
现场总线是目前变电所自动化系统设备层(处理层)普遍采用的一种通信方式,站级管理层则普遍采用以太网技术。因设备功能的限制,地铁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往往采用了两个以上制造商的自动化设备,造成间隔设备层多种通信协议(如MODBUS、PROFIBUS)并存,导致多种通信卡的存在,既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又降低了通信的实时性。如何实现间隔设备层(控制网)和站级管理层(信息网)的融合,是一个目前未能完全解决的自动化领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随着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发展,混凝土双向板的应用跨度越来越大,计算板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对于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