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0m跑最佳的速度分配模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短跑的速度是由运动员的步频与步幅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的。400m跑时,步幅和步频这两个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实际上是处于一个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这种不断组合和变化的步态对400m跑的速度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400m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步频与步幅的变化规律及对速度结构的影响,从而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在数理统计分析法中,对第六届、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400m决赛八名运动员的各分段速度、步频、步幅等运动学参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出在各分段速度下步频与步幅变化规律及其对速度结构的影响。通过相关和因子分析,论述了400m全程速度结构中各阶段速度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速度结构的主要速度因子和步频与步幅因子,并指出(1)400m全程跑一般于50-100m之后即转入减速状态,且呈直线下降状态,后程的跑速较之前半程的跑速对全程跑成绩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在后程,跑速下降幅度较小、能保持较高跑速将有利于创造好成绩;(2)步频对400m全程速度的贡献比步幅大,400m全程跑过程中步幅变化幅度不大,造成400m跑减速现象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员在后程无法保持较高的步频;(3)起跑疾跑过度加速是影响全程速度结构的主要因素,而这种过度加速又与其步频过快有关。建议在不影响起跑加速动作和速度的情况下,有控制地适当增加前50m加速跑的步幅,以便改善和消除因起跑加速步频过快引起过度加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4)步频和步幅组合在速度保持阶段趋于合理,并在速度达到次最大速度时形成更为协调合理的步态组合,但这种协调合理的步态组合在250—350m段(SF6、SF7和SL6、SL7)没得到持续和发展,致使350-400m段(SF8)不能继续保持较高步频,从而引起该段落速度(S8)的快速滑落。这充分说明协调合理的步态组合比单方面强调步频与步幅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