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法玉米秸秆活性炭制备与应用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废料和副产品产生量巨大。农业废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可利用品位不高,成分复杂,二次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同时缺乏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导致农业废料污染呈现出数量大、品质差、危害多的特点,目前这些废料大多被随意丢弃在农田,或是被直接燃烧掉了,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因此农业废料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开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是以农业废料中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微波加热化学活化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优质活性炭的方法。研究了主要操作条件(活化剂与原料的浸泡比例、活化剂浓度、活化剂浸渍时间、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对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影响,以正交实验方法得出活性炭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实验产品用于对二级生化处理出水的吸附。通过制备与吸附实验,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微波法玉米秸秆活性炭的制备条件中各因素对产品碘值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为:固液比,活化剂浓度,浸渍时间,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对产品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为:固液比,微波功率,活化剂浓度,微波辐照时间,浸渍时间;对玉米秸秆活性炭产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此是:微波功率,固液比,微波辐照时间,活化剂浓度,浸渍时间。最佳制备条件为微波功率595W,活化剂氯化锌浸渍浓度为40%,微波辐照时间为9min,浸渍时间为24h,固液比为1:3.0。以磷酸为活化剂时,各因素对玉米秸秆活性炭碘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此是:微波功率,活化剂浓度,辐照时间,浸渍时间;对玉米秸秆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此是:微波功率,活化剂浓度,微波辐照时间,浸渍时间;对玉米各因素对玉米秸秆活性炭产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此是:微波功率,活化剂浓度,浸渍时间,微波辐照时间。最佳制备条件为微波功率595W,活化剂磷酸浓度为50%,微波辐照时间为8min,浸渍时间为36h。通过对微波氯化锌法制备的活性炭对二级出水中的COD与P作静态吸附实验的研究,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平衡时间,废水的pH值三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以弗兰德利希模型作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对COD的吸附,最佳吸附条件是:活性炭投加量不少于14g/L,吸附平衡时间40min,pH控制为5至7之间,吸附容量为4.127mg/g。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P进行吸附,最佳的吸附条件是:活性炭投加量不小于3g/L,吸附平衡时间为90min,溶液pH值控制在3~7之间,吸附后P浓度为0.2728mg/g。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拓宽活性炭生产的原料来源,还为污水厂的污水深度处理提供了新的尝试与材料,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加快、精细化建设管理及安全运维要求的不断提高,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需求日益明显和强烈。文章以北京轨道交通19号线一期工程新宫
纵观国内外关于礼貌在语用学方面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然而,尽管不礼貌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无处不在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却没有受到学者们应有的关注,导致了礼貌研究和不礼貌
成功的教学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来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命题对语文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诊断,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让学生
以湖南西部芋头为原料开发新型醋,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醋酸菌接种量对芋头醋醋酸发酵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芋头醋酿造工艺参数。实验
问:蒋某和赵某是一对农村青年,婚后双双进城务工,期间生有一女。孩子2岁时,双方协议离婚,离婚后孩子和女方生活,男方蒋某每月支付女方赵桌500元作为孩子的抚养费。离婚不久,赵
藏族的传统天文历算既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文章认为藏族传统的天文历算是以本土物候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相继吸收了印度时轮历
<正> 对《〈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读后》的商榷《文物》1982年第4期刊登的《〈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读后》一文中,作者认为"《纪略》把‘齐水金化(货)’空首布钱文误识为
民警使用警务用语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更是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和执法形象。警务用语具有法律性、严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具备控制、服务及缓和等功
地处新疆的某油田进入成熟开发期后,老区产量不断递减,油气生产综合成本持续升高。随着基于"互联网+"的油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油田降低成本,坚持"两新两高"发展模式奠定了
古人雅致,临别之际,多以文字相赠,从简洁的赠言到诗词文赋,无不承载着送行人的祝福和勉励,离别赠言也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慢慢演变成一种文学风尚,逐渐激发出文人的创作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