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噬细胞Ipr1基因功能研究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固有免疫的调节机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哈佛大学的Pan等在小鼠巨噬细胞内发现了一个介导巨噬细胞抗胞内病原体的基因—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intracellularpathogen resistance 1,Ipr1),该基因与结核病的易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表达Ipr1基因的小鼠,感染Mtb后巨噬细胞发生凋亡,细菌不易增殖。而IPR1基因缺陷的小鼠感染Mtb后巨噬细胞表现为坏死,从而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增殖与扩散。然而,Ipr1基因增强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通过RT-PCR法从C57BL/6J小鼠胸腺组织中获取Ipr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Ipr1,观察Ipr1基因在细胞水平调节巨噬细胞抗分枝杆菌的作用。构建Ipr1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真核共表达穿梭质粒pBGOI,然后将该穿梭质粒电转到卡介苗BCG中,构建可靶向递送pBGOI质粒进入巨噬细胞中进行表达的重组卡介苗BCGi,并在细胞水平和小鼠体内观察该重组卡介苗的表达。通过重组卡介苗BCGi靶向递送Ipr1基因于感染Mtb的小鼠体内,观察重组卡介苗BCGi对小鼠Mtb感染的作用,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Real-time PCR、ELISA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Ipr1基因在抗Mtb感染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Ipr1基因表达对巨噬细胞抗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目的:获取Ipr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构建Ipr1基因与EGFP基因融合表达载体,鉴定Ipr1基因在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观察Ipr1基因的表达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体外杀伤结核分枝杆菌H37Ra作用的影响。方法:从C57BL/6J小鼠胸腺组织提取总RNA,以RT-PCR法调取Ipr1基因编码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获得真核表达质粒pEGFP-Ipr1,经PCR、酶切鉴定正确后,脂质体转染pEGFP-Ipr1至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在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检测Ipr1基因的表达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应用G418压力筛选稳定表达Ipr1基因的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获得高表达Ipr1基因的巨噬细胞。体外感染分枝杆菌H37Ra,感染后24h及96h细胞裂解物细菌培养菌落计数(CFU)的方法观察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a感染活性。结果:从C57BL/6J小鼠胸腺组织内扩增出大小为1338bp片段。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Ipr1,转染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经RT-PCR、Western blotting鉴定Ipr1基因在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获得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pr1融合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核内。经G418压力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Ipr1基因的RAW264.7细胞。细胞水平抗分枝杆菌H37Ra实验结果显示Ipr1基因表达的实验组巨噬细胞裂解物细菌培养菌落计数(CFU)低于对照组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获取小鼠Ipr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构建了Ipr1基因与EGFP基因融合表达质粒pEGFP-Ipr1,Ipr1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核内。G418压力筛选出高表达Ipr1基因的细胞。体外抗菌实验表明Ipr1基因的表达增强了巨噬细胞杀伤胞内吞噬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能力。第二部分靶向递送pBGO1真核质粒的重组BCGi的构建及鉴定目的:构建Ipr1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真核共表达穿梭质粒pBGOI,并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进行表达。构建可靶向递送pBGOI质粒进入巨噬细胞中进行表达的重组卡介苗BCGi,并在细胞水平和小鼠体内观察该重组卡介苗的表达。方法:将GFP基因、分枝杆菌复制子OriM和Ipr1基因同时克隆入双启动子真核共表达载体pBudCE4.1质粒中,构建pBOGI穿梭质粒,脂质体法转染pBOGI质粒于培养的A549细胞中,RT-PCR法、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荧光显微镜检测Ipr1和GFP的表达.将pBGOI电转入卡介苗BCG中,构建重组卡介苗BCGi,PCR进行鉴定,扩增,将BCGi导入RAW264.7细胞后作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重组BCGi滴鼻方式免疫BALB/c小鼠,以RT-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脾组织中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分析表明pBGOI真核共表达穿梭质粒构建成功pBGOI转染A549细胞后,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染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Ipr1蛋白的表达。菌落PCR鉴定重组卡介苗BCGi构建成功,BCGi导入RAW264.7细胞,RT-PCR法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重组BCGi滴鼻免疫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RT-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到肺脾组织中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共表达穿梭质粒pBGOI,成功构建重组卡介苗BCGi,为进一步研究Ipr1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Ipr1基因抗小鼠Mtb感染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讨目的:重组卡介苗BCGi靶向递送Ipr1基因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小鼠体内,观察重组卡介苗BCGi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BCGi免疫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的C3HeB/FeJ小鼠,3周后处死,检测肺脾器官荷菌量、肺脾病理学改变、以及Ipr1在肺组织的表达,并做小鼠肺组织基因芯片检测、小鼠肺组织Real-timePCR检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蛋白芯片检测、小鼠血清IL-10、TNF-α和IFN-γ的检测。结果:重组BCGi组肺脾器官荷菌显著降低。重组BCGi组小鼠肺组织病变范围和程度轻于PBS组和BCG组。免疫组化检测到小鼠肺组织中有Ipr1的表达。基因芯片结果中BCGi组比BCG组上调2倍的基因有:Igh-6、Lbp、Ltf、Ly96、Ncf4、Nfkb1、Nfkb2、Nfkbia、Nos2、Prg2、Sftpd、Stab1、Tlr4。Real-time PCR实验结果Fas、Mcl1、Bcl2、Caspase3、iNOS、LRG47、NRAMP1基因上调。血清蛋白芯片结果,BCGi组比BCG组下调1.3倍的炎症细胞因子有Eotaxin、Eotaxin-2、IL-1β、IL-3、IL-6、IL-10、IL-17、I-TAC、Leptin、TNFα。ELISA结果中重组BCGi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BCG组。结论:重组BCGi对小鼠结核病有一定的免疫治疗作用。Ipr1基因通过增强固有免疫抗Mtb感染,特别是增强TLR4的活化途径。
其他文献
研究了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风电场并网后的系统暂态过程。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以及水轮发电机组、电力系统稳定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数学模型,然后仿真研究了风电
针对快速鲁棒特征SURF描述符匹配精度不高且对光照变化不具有鲁棒性的问题,提出利用亮度排序的快速鲁棒特征描述与匹配算法。该方法在SURF算法的基础上,对特征邻域像素的灰度值进行排序和分段。通过建立索引表对每段的像素进行表示形成描述子,再将每段的描述子串联形成特征描述符对影像进行匹配。实验表明,该算法较SURF算法匹配精度高,匹配可靠性方面提高74.7%,且对线性及非线性光照变化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针对高光谱图像分类中对光谱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在光谱域开展的分类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五层网络结构,逐像素对光谱信息开展分析,将全光谱段集合作为输入,利用神经网络展开代价函数值的计算,实现对光谱特征的提取与分类。实验中采用三组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India Pines数据集为例,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的分类正确率达到90.16%,比RBF-SVM方法高
肺癌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约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12%。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超过110万人死于肺癌。尽管目前肺癌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一些
The BPA eight chain molecular network mode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of elastic-plastic large deformation.And then,the tensile deforma
期刊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在小鼠皮肤移植后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循环血浆中及移植物组织病理的变化;了解IL-23、IL-17与调节T细胞(Treg cell)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相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损伤,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被认为是与学习记忆相关的一种突触可塑性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学习记忆的细胞机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库乌雾一直运用彝语和汉语进行诗歌创作,阐释了彝族人民的历史遭遇、现代境况和精神世界,他的内心经历了焦虑、警惕、释怀三个阶段。他长期坚持语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