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分子与细胞膜界面相互作用的实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界,参与多种基本生理反应过程。物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是其进入细胞发挥功能或造成细胞毒性的第一步。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聚合物和多肽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适应性、靶向选择性、膜结合亲和力和细胞内化能力,在抗菌、药物和基因递送、生物检测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然而由于细胞环境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等因素,这些活性分子与细胞膜发生界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传统的细胞膜界面研究的实验方法大多聚焦整个体系系综平均的效果、或某一时刻体系状态的研究,缺乏对其实时相互作用的时间信息的刻画。在本工作中,我们利用和发展了自主研发的光电压瞬态技术,原位、实时、无标记地追踪了几类典型的膜活性分子与模型细胞膜发生界面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并结合单层巨囊泡泄漏动力学检测、细胞毒性检测等手段,揭示了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尤其是给出了不同作用状态之间转变的时间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类具有双亲结构的多肽分子,实现了高效率地破膜杀菌效果,并研究了其膜作用过程和分子机制。本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第一章中,我们从细胞膜组成和功能、常用的细胞膜模型等内容出发,介绍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概念基础;聚焦于生物活性分子与细胞膜的界面相互作用,综述了几种典型性的膜活性分子(包括膜活性聚合物和膜活性肽)与细胞膜的界面相互作用研究。然后,我们总结了目前用于细胞膜界面研究的技术现状,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2)在第二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本论文重点使用的三种膜界面研究技术,总结了相关的研究进展。光电压瞬态技术可实时、整体、原位、无标记地追踪膜界面相互作用过程,尤其能提供分子间作用方式发生转变的时间信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可用于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囊泡形态的观察。原子力显微术可用于直接表征平面模型膜的表面形态,了解活性分子对膜结构的扰动效果。(3)第三章中,我们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烷醚(Brij35)和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例,实时研究了 Brij35/PVPk30与模型细胞膜发生界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验发现,Brij35分子的膜作用呈现显著浓度依赖性;其作用过程大致分为三步,首先,Brij35吸附于膜表面,造成膜的结构扰动,该过程发生于t=0-11 min时间阶段(浓度为1μM);之后,Brij35导致脂膜透化,该过程伴随多种竞争机制并存,并发生脂质重组,该过程发生于t>11 min(浓度为1 μM)或t=0-8 min(浓度为10 μM)时间阶段;最终,Brij35导致膜结构的破坏,该过程发生于t>8 min(浓度为10μM)或t>4 min(浓度为100 μM)时间阶段。原子力显微镜图像和细胞毒性实验验证了 Brij35在不同作用状态下对膜的不同程度的结构扰动和细胞毒性效果。PVPk30作为电中性聚合物分子,在膜表面表现出持续的竞争性吸附和解吸附状态。然而在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1~100 μM),PVPk30没有造成明显的膜结构破坏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展示了 PVPk30与Brij35不同的膜作用过程和机制。(4)第四章中,我们基于天然抗菌肽特征性的正电双亲α螺旋结构,选取在天然抗菌肽中广泛存在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设计出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多肽K7W6自组装纳米粒子。结合光电压瞬态和巨囊泡泄漏动力学实验,揭示了多肽阶段性作用于细胞膜的过程,并解释了其选择性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的机理。研究发现,在低浓度(例如0.5 μg/mL)和电中性磷脂膜体系中,多肽分子能够立即形成跨膜缺陷(t<3 min)、之后发生复杂的跨膜缺陷愈合和重新产生的竞争性过程、最终完全破坏脂膜结构(t>58 min)。负电磷脂体系会加速和加剧这一过程。然而,多肽浓度的增大会带来复杂的影响,其膜扰动效率先降低(由于自组装纳米结构的形成)、再升高。纳米粒子组装结构的出现,能够帮助多肽实现更高的膜扰动效率和实现选择性作用于负电磷脂膜的效果。总之,本论文利用和发展了光电压瞬态技术,将其应用于高分子聚合物及多肽与细胞膜界面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实时研究中。结合光电压瞬态技术与单层巨囊泡泄漏实验、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表征、细胞毒性及抗菌测试等多种实验方法,我们实时研究了三种典型的生物活性分子与细胞膜的界面相互作用,给出了时间信息。本论文工作为细胞膜界面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类普适性的方法,本工作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生物活性分子的膜作用机制并加以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生育制度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保障”。人口的新陈代谢,关乎国计民生,生育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儿童抚育困境成为生育意愿释放的桎梏,这意味着,相比于“生”,“养”越来越成为更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抚育看生育”,从抚育问题切入,解决生育担忧,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本文试图探讨农村0-5岁儿童家庭抚育困境及其形成的原因。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均值比较分析、交互分析以及相关分
学位
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使得各个城市先后加入申办园博会、建造园博园的潮流中,园博会作为景观展示、文化交流的平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发展与地方文化的弘扬,如何将地域文化内涵较好地融入园博园场地景观中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沈阳园博园、西安园博园和北京园博园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总结借鉴其成功之处,针对我国园博园景观中地域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从设计原则、表达载体、表现方法和创新途径
学位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影响,而彼时疫情应对经验缺乏,疫情走向不甚明朗,人们倾向于以面向过去的记忆表达来缓解内心的焦虑,重拾心理安全。本文以豆瓣2020年的“疫情记忆”为案例,挖掘网民记忆实践的特征,探索其中集体记忆的生成过程。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法、语义网络分析法,探究个体记忆通过豆瓣如何向集体记忆转化?首先,本文通过分析豆瓣“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
学位
锡澄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支流,连通着江阴地区的城镇水域,也成为江阴城市历史、文化的链接纽带。锡澄运河沿岸所形成的带状景观,串联着城市中不同功能,留存着人们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如何以新的视角合理利用锡澄运河沿岸带状景观空间,营造城市绿色活力生态廊道,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唤起人们场所记忆与文化认同感,成为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课题。本课题以运河沿岸带状景观为研究对象,以“共生”、“渗透”理念切入。首先,通过文
学位
在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统一部署推进下,我国电子健康档案(EHR)工作从零星试点建设的初始状态逐渐推广至全国范围内“遍地生花”,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耕耘,整体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促进医疗健康体系深度发展,由“卫生”信息化到全民“健康”信息化的管理政策跨越下,“大卫生观”、“大健康观”理念的践行下,电子健康档案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凸显。强化健康医疗数据治理,电子健康档案所载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健康
学位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源自《黄帝内经》,是《内经》治疗疾病的原则之一。在探讨病变本身的同时论述如何治疗疾患,高度概括了病机及治则,极具理论及临床意义。该文主要讨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的丰富内涵,以及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角度谈谈其在《伤寒杂病论》、现代中医临床、冠心病等急危重症中的应用。"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深远意义在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灵活应用。
期刊
商业街区是人们生活空间的基本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日常的购物、休闲与交往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随着城市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环境优良、设备完善的新型商业街区不断涌现,从而给历史商业街区的环境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此,从“城市修补理念”出发,“活化”历史商业街区的公共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旧城更新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界日益关心的话题。本课题以济南泉城路片区的公共环境作为研究对
学位
监察体制的改革引领了打击贪污腐败的新纪元,创建了权力集中的专门的国家监察机关,集中统一领导监察工作,以高效反腐为目标,提高打击腐败的力度,建设清正廉明的法治环境。《监察法》的制定为监察机关提供了直接的行为规范,在职务犯罪案件调查特殊性的影响下,立法层面上为方便监察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更侧重于公权力的赋予,由此造成了高效反腐和权利保障之间的价值冲突。留置措施是监察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监察调查措施中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生的信息量日益增长,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由此产生的推荐系统成为互联网平台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推荐系统通过研究用户历史行为,判断用户兴趣与偏好,进行信息过滤与内容推荐。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喜好与行为意图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通常是耦合的,难以区分。利用解耦表示学习方法帮助推荐系统识别与区分这些耦合因素,可以挖掘隐藏在用户行为背后的偏好与意图,提升推荐的个性化效果。本文
学位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发展进程的加速,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在迅速增长,资源不足造成的天然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使得水体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运用生态修复的手法,对云南青海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现状条件将青海湖湿地公园总体结构为:“一湖、两廊、七区、十二景”,分为湿地科普区、水田展示区、水上森林区、湿地洲渚区、康体休闲区、水岸风情区、云岛景观区等功能区,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湖泊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