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长沙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探讨睡眠障碍、行为问题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6-12岁健康儿童1736名,儿科门诊随机抽取137名确诊支气管哮喘的学龄儿童,对受试儿童进行睡眠状况调查、其父母填写父母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Barratt问卷。问卷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36名学龄儿童中睡眠障碍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多汗14.6%、磨牙8.1%、鼾症5.7%、说梦话5.7%、辗转不安5.5%、用口呼吸3.8%、肢体抽动2.6%、入睡过早2.4%、夜间尿床2.2%、喉头哽咽1.6%、尖叫哭喊1.6%、觉醒憋醒1.4%、夜间清醒1.4%、易惊醒1.4%、梦游1.1%、呼吸暂停0.8%。137名哮喘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多汗31.4%、鼾症14.6%、磨牙13.1%、张口呼吸10.9%、睡眠不安10.2%、肢体抽动8.0%、说梦话4.4%、夜间尿床3.6%、觉醒憋醒3.6%、易惊醒3.6%、入睡过早2.2%、喉头哽咽2.2%、尖叫哭喊2.2%、夜间清醒2.2%、梦游1.5%、呼吸暂停1.5%。哮喘组儿童的各项症状发病率均高于非哮喘组儿童,并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在接受调查的1736例健康儿童中,31.9%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单一症状阳性者占睡眠障碍总人数的60.1%(333/554),有两项症状者占23.3%(129/554),有三项症状者占7.2%(40/554),四项及以上症状者仅占9.4%。3、男孩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多高于女孩组,如鼾症、喉头哽咽、呼吸暂停、辗转不安、用口呼吸、多汗、肢体抽动、梦游、夜间尿床、易惊醒、尖叫哭喊症状,其中鼾症、辗转不安、多汗不同性别发生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9岁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10-12岁组见于鼾症、喉头哽咽、呼吸暂停、辗转不安、多汗、肢体抽动、磨牙、说梦话、梦游、夜间尿床、觉醒憋醒、夜间清醒、入睡过早、易惊醒、尖叫哭喊,其中鼾症、多汗、磨牙、觉醒憋醒在年龄发生率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16项睡眠障碍中任一症状阳性者白天嗜睡率均高于各自对应的阴性症状组,其中呼吸暂停组、辗转不安组、用口呼吸组、多汗组、磨牙组、说梦话组、觉醒憋醒组、夜间清醒组、入睡过早组、尖叫哭喊组白天嗜睡率与阴性症状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组儿童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哮喘儿童组。5、将睡眠障碍发生频率分为频繁(每周1-3次以上)、偶尔以及从无三个等级,研究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对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的行为影响,得出不同程度的鼾症、呼吸暂停、辗转不安、多汗、肢体抽动、磨牙、说梦话、梦游、夜间尿床、夜间清醒、入睡过早、易惊醒、尖叫哭喊在注意缺陷发生率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程度的鼾症、夜间尿床、夜间清醒、易惊醒、尖叫哭喊在多动冲动发生率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障碍发生越频繁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发生率也越高。6、鼾症阳性组与对照组的注意因子、运动因子、缺乏计划因子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此外,辗转不安组、多汗组在注意因子方面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辗转不安组、多汗组、肢体抽动、磨牙组在运动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喉头哽咽组、呼吸暂停组、肢体抽动组、梦游组、觉醒憋醒组、夜间清醒组、入睡过早组在缺乏计划因子一项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别。7、睡眠障碍各因子与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呈显著正相关。8、鼾症、辗转不安、用口呼吸、多汗、肢体抽动、说梦话、夜间尿床、易惊醒8项与注意因子相关(p<0.05);鼾症、辗转不安、用口呼吸、多汗、肢体抽动、说梦话、夜间尿床、觉醒憋醒、入睡过早、易惊醒、尖叫哭喊11项与运动因子相关;鼾症、喉头哽咽、肢体抽动、说梦话、梦游、夜间尿床、夜间清醒、入睡过早、尖叫哭喊9项与缺乏计划因子相关。9、支气管哮喘儿童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发生率上与非哮喘组无显著差异,在运动因子、计划因子得分方面显著高于非哮喘组。结论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冲动高度相关,应关注儿童睡眠障碍及其心理行为发育状况;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应得到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