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凉山彝族火把节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彝族聚居人数最多的地方,在这里衍生出了许多灿烂的彝族文化,彝族传统火把节便是其中之一。少数民族节日拥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是增强少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形式,火把节作为彝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它既是彝族的群体性活动,又是一种具有仪式意义的展演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火把节已经从原本的群体娱乐活动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的“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的传播仪式。那么在当下人口加剧流动、文化加快融合的全球化时期,火把节是如何实现传播的“隐喻”,其对于彝族的文化认同有着怎样的作用,对彝族的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在此前提之下,本文选取凉山在2019年所举办的的彝族火把节为切入点,以美国著名传播学家詹姆斯凯瑞所提出传播的仪式观为理论视角,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以皮尔斯的符号学三分法为行文结构,从凉山彝族火把节传播仪式的浅层符号、中层隐喻和深层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由表及里进一步领悟和审视火把节这一少数民族传播仪式对彝族生活的影响,从而分析火把节对彝族生产现实意义的诠释,解读整个文化认同背后的建构和维系。凯瑞的传播仪式观提出传播并不重在强调物理空间中信息的传递,而是看重在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传播所建构的是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的节日仪式对建构和维系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下人类文化被全球化所交织在一起的时期,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并未衰落反而得到了强化,彝族火把节正是彝族在寻找自己的文化归属、抵御文化侵蚀的重要载体,火把节的仪式传播从符号、身份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建构了彝族的文化认同,唤醒了彝族的文化自觉,从而维系了整个彝族的民族文化,对彝族的生活和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对凉山彝族火把节介绍。第一节主要是通过彝族对火的崇拜渊源和神话传说来对火把节的起源进行介绍;第二节通过笔者的田野调查,阐述火把节仪式的一般过程和内容;第三节从历史的视角回顾火把节仪式的变迁与发展,试图理清火把节的“前世”和“今生”以及对2019年的火把节进行详细化的介绍。第二部分,以凯瑞所提出的“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作为指引,从浅层符号出发,探究火把节作为一种传播仪式,其中包含了哪些特殊符号,如何表现其差异性。主要分析时空、服饰和语言三类符号。第三部分,仪式是传播的隐喻,从火把节仪式中所建构的神圣性和表演性分析火把节仪式中所蕴含的彝族的价值观念的思想情感;同时对火把节仪式所呈现出的表演、传承和认同三大功能进行解读,从而分析火把节仪式是如何通过符号来实现中层的传播隐喻的。第四部分,结合文化认同方面的理论分析火把节作为一种传播仪式对彝族文化认同的作用和维系。第一节主要分析火把节仪式中所蕴含的彝族文化记忆,从文化记忆进阶至文化共同体,引出仪式传播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第二节从文化符号、文化身份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仪式传播对文化认同的建构;第三节以笔者的田野调查为现实基础,对火把节仪式传播建构的文化认同进行现实性描述,分析火把节仪式传播的现实性意义。
其他文献
人体分泌的泪液成分复杂,含有丰富的生理和病理相关信息。泪液成分的变化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治疗药物与滥用药物的摄入也可能经由泪液分泌排出。此外,由于眼睛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空气中的挥发物、气溶胶与可溶性颗粒也可能进入眼睛而转移至泪液中。因此,人体泪液中代谢物和化学残留物的分析检测在疾病诊断、药物分析、毒品检测以及环境健康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常用Schirmer试纸测定人体泪液分泌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需品。汽车数量在增长的同时其附属物如汽车尾气也在日渐污染环境。新能源汽车的出世,给这个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以电能为动力源,是汽车取代石油燃料的长远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生产技术上已日趋完善,但在电池回收方面,技术明显不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对废旧电池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将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无法逆转的污染。因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电商的发展遇到瓶颈,平台电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电商用户的增速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传统电商经营门槛高。在线旅游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同质化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线旅游企业也在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在线旅游企业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抓住新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增长点,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本文以Y公司的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以国内学者原磊的“3-4-8”商
徐蓓导演是“渝派”纪录片的主要代表人物,从《陈小梅进城》到2019年《城门几丈高》,从最开始关注巴渝小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变化,到关注巴渝历史文化,保留巴渝历史记忆,展现重庆文化,徐蓓导演纪录片的创作对于“渝派”纪录片的创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徐蓓导演纪录片的创作对于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有着借鉴意义。本文以徐蓓导演的纪录片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渝派”纪录片的概述,对其作品进行梳理,从其创作背景、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传播载体,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因而人际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网络开辟了虚拟空间,网络人际传播已经成为越来越主流的人际传播方式。在此网络环境下,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微商也出现并快速发展。网络人际传播建立在网络的虚拟身份的上,微信是人际弱连接与强连接的交错载体,基于这种匿名性和不可预测性也产生了信任危机。在此背景上,如何基于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从人际传播角度考虑
蜡染虽然是一种民族的传统工艺,但是其蕴含的也是丰富的民族文化,所承载的也是一种历史。现代的室内装饰对于个性化的、民族化的、文化性质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而蜡染承载了以上的这些因素,所以蜡染在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是非常适合的,这也将是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和潮流。这一点不管是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还是对蜡染艺术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对于蜡染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意义更加重大。蜡染艺术与室内装饰相结合
单一的货币政策可能诱发商业银行顺周期的风险承担行为,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下,宏观审慎的监管政策是否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现象,是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通过构建D-L-M模型,发现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负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变量进行研究,发现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的减弱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顺周期行为。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基于我国58家银行2007年至2019年的年度非
人物形象塑造是作品长存并广泛流传的艺术之根,通过舞蹈表演的学习,笔者深深地领会到舞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突出作品思想主题,有利于彰显舞蹈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只有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框架,才能掌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方向,并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整个舞剧作品具有广度和深度。《梁祝》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深入人心,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舞台表现以及到人物形象,都是一件炙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出自莫扎特一部经典的喜歌剧《女人心》,1970年首演于维也纳。是莫扎特应国王要求而创作的。整部歌剧充斥着嘲讽,喜剧的气息,剧中黛丝皮娜的经典唱段《年轻姑娘应该懂得》充分表现对封建社会的不满,特定的角色在莫扎特的创作下栩栩如生,千万别小看和忽视小人物,小人物往往能改变大历史!女仆黛丝皮娜是剧中最能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人,个性鲜明,能真正把握这首咏叹调的精髓绝非易事,掌握演唱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愈加深入,而浮式防波堤因其具有方便安装、建造方便快捷、维护简单、可进行水质交换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相较于单体浮式防波堤,双体浮式防波堤具有更佳的消浪性能,另一方面,在当前推进的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波浪能是清洁能源之一,因此研发具有较好的消浪性能并兼顾波浪能发电等多种功能的浮式防波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边界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