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羧酸根配位的双金属单元分子链的表面可控组装及其电子传输性质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学的发展,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如何进一步减小芯片组件的几何尺寸仍存在技术上的挑战。与传统的“自上而下”方式不同,分子电子学是以单个分子或分子集团为原材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构建逻辑电路来实现微电子器件的功能。从化学合成角度来看,其使用的构建单元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机合成大批量制备,这为分子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随着这个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分子器件的各种电学行为和电荷传输机制被广泛研究并报道。但在分子器件的设计上,其中关于分子电子器件中分子结构与其电学性能的构效关系还待进一步探索。目前用于构建分子电子器件结的模型分子多为直接合成的有机分子,较难实现对其组成和结构精准调控且合成困难,不利于建立分子结构与其电学性能的明确关系。本论文设计并通过分步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基于羧酸根配位的双金属单元(Rh2(O2CCR3)4,R=CH3、H和F,简称Rh2),且组成、结构、长度可控并具有特定能级结构的自组装超分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及导电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自组装超分子的电学性质,探索其组成、结构及能级对电荷传输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分子结构与电荷传输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并探讨其电荷传输机理。具体内容如下:(1)本论文第一个工作设计以Rh2为构建单元,吡嗪(LS)、4,4’-联吡啶(LM)和1,2-二(4-吡啶)乙烯(LL)为桥联配体,通过分步自组装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组装了一系列具有相似分子骨架且可调化学结构的自组装超分子,即(Rh2L)n@Au。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表征及导电探针原子力显微镜(CP-AFM)探究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对其电荷传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索其传输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桥联配体共轭度的增加(LS<LM<LL),自组装超分子的整流比逐渐减小。此外,当电荷输运机制从二聚体中的隧穿机制向四聚体的跳跃机制转变时,其整流比随之增大。这项工作表明,通过改变构建单元的化学结构来实现调整自组装超分子的电荷传输行为,加深了对自组装超分子中分子结构与其电学性能之间构效关系的理解。(2)本论文第二个工作设计将光敏分子(Pyridine,4,4’-(9,10-anthracenediyl)bis-,ABP)通过配位键连接到Rh2(O2CCF3)4-吡啶分子骨架中,形成自组装超分子ABP-SM。研究发现,该自组装超分子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行为,可作为一种多功能分子光探测器。在±1.0 V的偏压下,自组装超分子平均电流比(无紫外光辐照与紫外光辐照时的电流的比值,即Ioff/Ion)为259;同时在持续运行50次周期循环后,其电流比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此外,ABP-SM对入射光的功率密度和波长也非常敏感。在-1.0 V偏压下,随着入射光的功率密度从25.09 m W/cm~2减至0.8 m W/cm~2,其平均电流比也随之从259减小至15。而且ABP-SM只有在较短波长(≤420 nm)的入射光辐照下才能获得有效的光响应电导率。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一种利用分子基态和激发态能量差异制备存在光响应性电导率差异的分子电子器件。这为设计并制造具有理想功能的分子电子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动力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热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和工业界。如果电池温度不在最佳范围内或模组内部温差(ΔT)过大,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电池热管理(BTM)系统被开发出来用以控制电池模组的温升和温差。在众多的BTM系统中,基于相变材料(PCM)冷却的被动温度控制技术因其安装简单、冷却性能优异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在工程应用中,PCM通常与导热剂和聚合物骨架等形式的成型组分结合,以克服
学位
金基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常作为滑动电接触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导电滑环。但传统金基合金存在着强度、硬度低,磨损率高等缺陷,在摩擦滑动过程中极易形成塑性长条状磨屑,导致环间短路引起滑环故障,因此刺激着具有优良综合性能金基合金的进一步开发。通常来说,添加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着金基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在众多类型的金基合金中,添加Ni、Cu元素的Au-Ni-Cu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稳定性与
学位
负极作为锂电(LIB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其中,硅(Si)负极具有容量大、工作电位低、丰度大和产能大等优点,已成为极有应用前景的新一代负极材料。然而,硅负极较差的电子导电性和锂离子扩散能力以及锂化过程中剧烈的体积膨胀(>300%),都限制了硅负极的大规模应用。为提高硅负极材料的电子传导和锂离子扩散速率,并提高电极抗粉化性能,我们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制备类金刚石
学位
自从Liu和Cohen发现碳氮化物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近十几年里,石墨相氮化碳(g-C3N4)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氮化碳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超高硬度、低密度和生物相容性;因此,g-C3N4成为了光催化、表面改性、发光器件等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由于其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2.7e V),以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这使其成为光催化研究中一种有吸引力的材料,然而直接合成的g-C3N4
学位
光子晶体(PCs)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人工微结构,它特有的光子禁带能对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反射,产生明亮的结构色。这些特性使其在显示、印刷、防伪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胶体光子晶体(胶体晶)由微球密堆积而成的有序结构,但其机械稳定性差,不具备功能性,限制了胶体晶的发展与应用。我们通过溶剂选择性挥发并结合光固化策略,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自支撑和溶剂响应特性的胶体晶材料,并将其用于
学位
当今社会,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发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已势在必行。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转换为清洁、高效、可储存、可运输的氢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利用半导体作为光催化剂将水分解制取氢气,能有效地将太阳能转换成氢能加以储存,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研究课题。在目前广泛研究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硫化镉(Cd S)由于对太阳光有较高的利用率及相对于水分解的合
学位
镁锂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结构用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抗震性能好、电磁屏蔽性能好等优点,已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在内的多个航空航天器上实现应用。然而,镁锂合金绝对强度较低,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另外,镁锂合金的晶体结构随着Li元素含量的增加,由密排六方结构逐步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相较于密排六方结构的传统镁合金,体心立方结构的镁锂合金拥有更多的滑移系,更利于塑性加工成形,在实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和雷达的广泛应用,微波吸收低频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微波吸收材料既要具有很强的吸收和衰减能力,同时又要薄和重量轻。在各种电磁吸收材料中,铁基非晶无序原子的电子散射使磁性非晶相具有较高的电阻率,降低了高频时的趋肤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微波的穿透,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铁基非晶损耗机制单一,微波反射损耗有限,低频段吸收带宽较窄,阻抗匹配较差,因此极大地阻碍了实际应用。因此本文致力于研
学位
在过去的十年中,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溶液可加工性强、光致发光(PL)量子产率(PLQY)高、发射半峰宽窄(FMWH可低至15 nm以下)和发射光谱可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约从380 nm到750 nm)等,这些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此外,原材料成本低廉使得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合成成本低,这可促进大规模制造的商业应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s)作为一种高效的电光转换技术,在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但OLEDs存在着多层结构、制备复杂、制造环境苛刻、成本高等缺点,制约着OLEDs在普通照明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刺激着新概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开发。发光电化学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