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碘缺乏病(IDD)是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缺乏碘元素而导致机体摄碘量不足,最终导致机体碘营养不良,进而造成以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综合征。我国是受碘缺乏病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从1960年后开始实施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措施,极大的改善了全民的碘营养状况,但碘缺乏病的潜在危害并未消除。而吕梁地区处于碘缺乏地区,为了了解山西省吕梁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碘缺乏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状况,本研究对学龄期儿童和育龄期妇女的碘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对该人群的食用盐和饮用水的碘含量进行监测分析,为吕梁地区人群补碘以及预防碘缺乏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使我省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在该地区随机抽取3个县/区;在抽中县/区内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最后按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乡镇/街道抽取一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进行甲状腺检查;同时,收集其尿样用于尿碘测定;抽取5年级学生40名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在被抽到的每所学校所在乡镇(街道)随机选择18-40岁育龄期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各40名,收集其尿样用于尿碘测定,并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同时,对所有抽中人群(五年级学生除外)采集家庭食用盐2份,1份用于盐碘的测定,1份用于留样以备将来复检。结果:(1)对吕梁市三个县区的2375份食盐样品进行检测,其平均碘含量为(27.15±5.62)mg/kg;碘盐的总覆盖率为98.7%,总合格率为95.3%;三地区食用盐的碘含量合格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共采集水样927份,结果显示:水碘中位数为(7.83±4.12)ug/L。其中,<10ug/L的低碘水样有782份,占84.36%,该地区为碘缺乏地区。(3)三县区县儿童尿碘含量的中位数为219.60ug/L;其中男性和女性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39.0ug/L和208.1ug/L。调查的18-40岁育龄妇女、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40.27ug/L、258.64ug/L、147.06ug/L,孕妇尿碘含量较低,三组之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三个县区儿童调查问卷的及格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答题优秀率普遍高于男生。三个县区家庭妇女答题所得平均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石楼县家庭妇女的答题准确率较高,优于其他两个县区。结论:(1)吕梁地区居民食用碘盐达国家标准,但需碘量因人而异,应适量补充碘盐,防止碘过量带来不利影响。(2)多数调查地区为碘缺乏地区,应根据饮用水中碘含量的分布不同,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区、本人群的补碘措施。(3)儿童碘营养水平基本处于适量水平,但尿碘值偏低和偏高者仍占有相当比例;育龄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碘营养水平基本均衡,部分孕妇碘营养水平偏低应值得关注。所以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个体化的补碘实施方案,分类指导、科学补碘。(4)要紧抓“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和“妇女-家庭-社会”两大碘缺乏防治知识的途径传播,提高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建立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防治碘缺乏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