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胫前粘液水肿是一种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背景下的的粘蛋白沉积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的非凹陷性肿胀、结节、斑块、象皮腿,皮损最常见于胫前区域。大量透明质酸在皮损真皮的异常沉积是其主要病理学特点,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已发现下肢局部因素(外伤和回流减慢体位)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重要关联,其机制可能与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炎性介质累积、局部组织缺氧等方面有关。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低氧条件下蓄积在细胞中,介导炎症和免疫在内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并在CD4+T淋巴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CD4+T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淋巴细胞亚群,如Th1,Th2和Th17等。这三种辅助性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分别在介导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反应和自身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究HIF-1α及Th1/Th2/Th17亚群细胞因子在胫前粘液性水肿中的表达情况和可能意义,进一步阐述局部因素参与胫前粘液水肿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并为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做好铺垫。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胫前粘液水肿皮损石蜡样本10例和正常皮肤石蜡样本10例,胫前粘液水肿患者6例和健康志愿者6例。详细记录人口学和病史资料,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qRT-PCR分析比较HIF-1α在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差异。2.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Th1/Th2/Th17亚群细胞因子在胫前粘液水肿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和组织液中的浓度差异。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本研究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或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IF-1α主要表达在胫前粘液水肿皮损真皮,在正常皮肤中几乎不表达;皮损组织HIF-1α的组织化学评分高于正常皮肤(P<0.01);qRT-PCR显示胫前粘液水肿皮损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皮肤(P<0.05)。2.胫前粘液水肿患者皮损组织液中IL-6和IL-17A水平较其自身外周血高(P<0.05);胫前粘液水肿患者皮损组织液中IL-6和IL-17A水平高于健康人胫前组织液(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了HIF-1α在胫前粘液水肿皮损的高表达,以及IL-6和IL-17A在胫前粘液水肿皮损组织液中的高表达,证实了胫前粘液水肿是一种IL-6和IL-17A参与的、炎症局限的、伴有局部组织缺氧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经常变化下肢体位、避免外伤、改善双下肢微循环和局部缺氧微环境可能对PTM的治疗缓解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尝试和研究。深入研究Th1/Th2和Th17/Treg的功能以及维系平衡的机制可能会为PTM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