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资产证券化是对银行债权进行结构变换的金融技术。本文首先从“一对变换”(空间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角度来揭示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另外,又加上了“两个对照”(资金来源对照和隐含关系对照)来进一步充实关于资产证券化本质的揭示。然后,分析了结构变换的程序流和实现结构变化的几种方法。在这部分最后,本文分析了专门机构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专门机构是证券化交易结构中的中心环节(地位),是现金流变换和证券发行的载体(作用之一),是银行配置与证券配置有机结合的通道(作用之二),是从一次资产到二次资产的桥梁(作用之三)。二、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回答了为什么会产生资产证券化。在这部分中,强调了随着监督技术的进步,最优制度安排的均衡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以资产证券化技术为支持的金融体系的制度性演进,这是资产证券化的深层制度性动因。三、进一步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体系演进中的地位与作用。其地位在于: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进展,金融体系的演进由市场主导阶段进入证券化阶段,金融体系的这种演进是以资产证券化为标志的,资产证券化在此处于引领金融发展潮流的地位。其作用表现在:在证券化阶段,银行的风险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再分配,银行债权的基本特性发生了变化,经济系统的总体绩效得到了来自于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变化因素和制度演进因素的贡献,银行中介被注入了提高效率的分拆计价机制和改善治理结构的投资者评价机制。四、从弥补银行缺陷和银行机构的微观经济均衡这两个方面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影响,从而将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具体化和深入化。五、与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经营的微观性影响相对称的另一方面就是资产证券化对于货币市场的影响。本文在这一部分中选择了四个方面,一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二是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三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四是对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和机制的影响。这样的选择是为了达到具有理论性和针对性。六、金融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对于我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