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女性从卵巢功能出现减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特殊生理变更时期,称为围绝经期。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会出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以及神经精神等症状,此阶段也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高发时期,而合理的膳食则有助于延缓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植物化学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雌激素样等作用,它们以多靶点的方式调节着人体新陈代谢,对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围绝经期女性血脂血压异常是否与膳食中植物化学物的摄入量有关却鲜有研究。为此,本研究拟以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利用文献整合现有植物化学物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膳食频率问卷调查植物化学物(植物甾醇、番茄红素、花色苷、叶黄素、大豆异黄酮等)的摄入量,探讨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和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从而为指导围绝经期女性合理摄入植物化学物,获得最大健康益处提供支持。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摄入情况,分析各种营养素及膳食摄入量,探讨膳食植物化学物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妇女血脂血压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女性合理饮食提供一定的指导。实验方法1.收集2017-2018年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共504例围绝经期女性,其中247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例组),257例无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对照组)。2.参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膳食调查模式,并通过预调查以及咨询专家等方式制定食物频率调查问卷。3.收集其个人相关资料,内容包括:(1)年龄、教育背景、是否吸烟、饮酒等基本特征;(2)身高、体重等体格指标的测量;(3)血糖、血压、血脂的测量;(4)采用24 h回顾法和调整的膳食频率问卷进行统计,患者参照《回顾性膳食调查辅助参照食物图谱》回顾过往一年的饮食摄入情况,调查员根据膳食频率调查问卷量表统计日平均饮食摄入量,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和已收集的植物化学物数据库换算出患者日平均膳食营养素与植物化学物摄入量。4.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二组之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二组之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2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多因素分析以日平均营养素摄入量由低到高四分位法分为四个等级,以摄入量低组作为参数组,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总能量后,获得不同营养素摄入水平对于血压、血脂的相对危险度(odd ration,OR),检验水准选择?=0.05。实验结果1、植物化学物数据库: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我国发表的食物中植物化学物含量的文献以及参考USDA、EFSA相应的食物数据库,整理建立适用于本次调查计算用的植物化学物(植物甾醇、番茄红素、花色苷、叶黄素、大豆异黄酮)数据库,本次数据库中我们建立了常见谷类、豆类、蔬菜、坚果、水果、油类中植物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和菜油甾烷醇)、花色苷、叶黄素、番茄红素和大豆异黄酮含量。通过建立好的植物化学物数据库为后期膳食调查中植物化学物摄入量计算提供依据。2、基本资料:参与膳食调查的围绝经期女性共有504人,其中病例组247例,对照组257例。调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4.55±4.93岁和53.41±4.67岁,其中年龄在≤50岁分别占23.5%和28.0%,年龄在51-59岁之间分别占60.3%和50.5%,年龄在≥60岁分别占16.2%和12.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教育背景普遍不高,在小学教育及以下分别为55.9%和56.8%,初中教育背景分别占31.2%和28.8%,大学教育背景分别占13.0%和14.4%;研究对象吸烟和饮酒现象较为少见,大多数都不吸烟和不饮酒,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吸烟和不饮酒分别占98.4%和99.6%;研究对象膳食补充剂摄入情况也相对较少,其病例组和对照组不摄入膳食补充剂分别占96.8%和95.7%;研究对象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的BMI分别为24.76±3.26kg/m2和23.56±2.92 kg/m2,病例组和对照组中BMI≥24分别占57.2%和43.2%,BMI在18.5-23.9之间分别占39.3%和54.9%,BMI<18.5分别占2.8%和1.9%。通过对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教育背景、吸烟、饮酒以及膳食补充剂摄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01)。3、各类食物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蔬菜每日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169.99g和204.43g,病例组、对照组蔬菜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300-500g),且对照组高于病例组(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豆制品类每日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4.26g和4.79g,均低于推荐摄入量(25-35g),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03);两组围绝经期女性在水果、肉制品类、奶制品类、蛋制品类、鱼虾类、谷物类以及食用油、盐类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能量、营养素及植物化学物摄入量4.1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围绝经期女性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25g),病例组患者膳食纤维的每日平均摄入量(11.04±4.79g)低于对照组(12.76±5.6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胆固醇的平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维生素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800?g RAE),病例组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中位数(567.41?g RAE)高于对照组(490.59g R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维生素C每日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100mg),病例组维生素C每日摄入量中位数(82.37mg)低于对照组(91.2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以及维生素E每日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矿物质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钾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1851.27mg,低于推荐摄入量(2000mg),而对照组钾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2133.82高于推荐摄入量(2000mg),且病例组患者钾的每日平均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矿物质中钙、磷、钠、镁、铁、锌、硒、铜、锰元素等元素的每日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植物化学物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花色苷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0.39mg)低于对照组(0.9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6.10mg)低于对照组(7.89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例组叶黄素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1085.19g),低于对照组(1546.6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甾醇和番茄红素每日平均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及构成比5.1能量食物来源构成比两组围绝经期妇女中能量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类、肉制品类、豆类、鱼虾类以及其他,其中病例组能量食物来源的构成比分别为41.7%,26.6%,10.4%,8.3%和13%,对照组中构成比分别为40.3%、19.7%、12.5%、13.4%和14.1%。能量的食物来源构成比之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56,P=0.041)。5.2蛋白质食物来源构成比两组围绝经期妇女蛋白质食物主要来源于豆类、谷物类、动物性食物类及其他,病例组的蛋白质食物来源的构成比分别为20.3%、3.6%、51.8%和24.3%,对照组构成比分别为25.7%、4.7%、40.6%和29%。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构成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76,P=0.032)。5.3脂肪食物来源构成比病例组脂肪食物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构成比分别为58.7%和41.3%,对照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6.3%和53.7%。病例组中脂肪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对照组脂肪性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脂肪食物来源构成比来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87,P=0.015)。5.4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两组围绝经期妇女碳水化合物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类、薯类、蔬菜类以及其他。病例组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的构成比分别为64.4%、21.3%、8.6%和5.7%,对照组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构成比分别为56.2%、23.5%、13.5%和6.8%。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构成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67,P=0.681)。6、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相关性6.1宏量营养素摄入量与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相关性在调整了研究人群基本信息因素(年龄、BMI、吸烟、饮酒等)和总能量对各项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的混杂因素干扰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能量(OR=2.81,CI0.46-17.08)、蛋白质(OR=0.67,CI 0.07-6.58)、脂肪(OR=0.9,CI 0.24-3.29)、碳水化合物(OR=0.64,CI 0.14-3.02)、膳食纤维(OR=0.74,CI 0.13-4.41)以及胆固醇(OR=0.9,CI 0.27-2.97)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6.2维生素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A的第四分位(OR=3.8,CI 3.53-15.8)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而维生素B1(OR=2.95,CI 0.7-12.5)、维生素B2(OR=1.36,CI 0.29-6.52)、烟酸(OR=0.45,CI 0.08-2.43)、维生素C(OR=0.73,CI 0.19-2.77)以及维生素E(OR=0.6,CI 0.15-2.4)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6.3矿物质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围绝经期妇女膳食中矿物质摄入量如钙(OR=0.69,CI0.20-2.34)、磷(OR=0.51,CI0.06-4.16)、钾(OR=0.23,CI 0.03-1.67)、钠(OR=1.46,CI 0.70-3.02)、镁(OR=2.16,CI 0.39-12.04)、锌(OR=3.98,CI 0.45-34.9)、硒(OR=0.91,CI0.16-5.32)、铜(OR=0.35,CI 0.07-1.83)和锰(OR=1.00,CI 0.2-4.93)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植物化学物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甾醇和花色苷的第四分位分别为(OR=1.56,CI 3.53-15.8)和(OR=0.22,CI 0.10-0.51),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大豆异黄酮(OR=0.52,CI 0.24-1.12)、叶黄素(OR=0.57,CI 0.23-1.41)以及番茄红素(OR=0.63,CI 0.27-1.47)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无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围绝经期女性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对血压和血脂影响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病例组中的围绝经期妇女在蔬菜、豆制品类等膳食摄入量低于对照组,而肉制品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围绝经期妇女血脂血压可能与膳食中上述食物摄入量有关,适当提高蔬菜的摄入,减少肉制品的摄入量对降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在能量来源构成比、脂肪来源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的能量、脂肪主要来源于肉类,而对照组能量、脂肪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可见血压血脂异常的围绝经期女性膳食结构不均衡,应保持合理饮食。2、两组围绝经期女性在膳食纤维摄入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病例组低于对照组,膳食纤维在饮食中主要来源于全谷类、杂豆、薯类以及蔬菜等,说明围绝经期女性适当增加上述食物对降低血压血脂具有一定的意义。3、植物甾醇与花色苷的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妇女血脂血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膳食中保持上述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对降低围绝经期女性血脂血压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