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I的能级结构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前言、在束γ谱学实验及数据离线处理、实验结果讨论以及结论。在绪论部分,首先回顾了核物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核物理实验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状况;其次对常见的原子核模型进行了阐述,并简要说明了系统学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A-130过渡区原子核高自旋态能级结构的特点以及目标核121I的研究背景,进一步说明了本次工作的初衷和研究目的。论文的第二部分围绕着在束γ谱学实验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布局原子核高自旋态的几种方法、HI-13探测阵列、电子学和数据获取系统以及离线数据分析方法。此次实验是在北京原子能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完成的,通过116Cd(11B,6n)反应布局得到121I的高自旋态,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是122I,121I属于其中的一个副反应道,束流能量点选择为68MeV。探测阵列是有12台HPGe-BGO反康谱仪以及一台小平面探测器组成。实验准备阶段,计算了给定束靶组合的激发能曲线。在第二章的最后部分,利用标准源152Eu(主要用于中高能部分)、133Ba(主要用于低能部分)对探测阵列进行了效率刻度,归一以后得到本探测阵列总的效率刻度曲线。论文的第三章是离线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讨论。首先根据γ-γ符合分析,对原有纲图进行了修正,并将晕带推到了更高的自旋55/2-处,指认其结构为计算了实验数据中各γ射线的相对强度、DCO比值等核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能级的宇称和自旋进行了指定。对于强耦合带2和带5,提取了实验B(M1)/B(E2)比值。对带2至带6进行了实验顺排角动量提取工作,并给出了顺排角动量随自旋变化的曲线。将实验提取的B(M1)/B(E2)以及顺排角动量同理论计算预期结果相比较,对各个转动带的组态进行了指定,并对形状共存、带终结等现象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根据某手动升降机构给定系统结构简图及设计指标要求,结合螺纹传动和键槽定位原理,设计了一种手动升降平台,用以支撑棒料或设备直线升降,解决了传统升降机构存在一定局限性的
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对潍坊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有效测算,有助于科学、全面了解潍坊市的科技发展水平,正确评估潍坊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本文通过潍坊市 2013年
本文中,我们用基于理想M H D表述的(s,α)tokamak模型来研究α-TAE(α-induced toroidal Alfven eigenmode)在负磁剪切下的基本性质。得到了在负磁剪切下,α-TAE的基本图像和
概率风险评价(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简称PRA)是一个确保系统安全的分析过程。随着动态系统的规模和硬件、软件及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由传统PRA方法
输运理论模型作为模拟重离子反应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很大成功。碰撞项作为输运理论的两部分输入量之一,随着反应能量的增大,其贡献也越来越大,尤其是
介绍了催交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重要性,并举实例阐述了催交工作在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minder work and its importance
我们首先在一些具体原子核的框架下研究了角动量是0和2的集体对的结构系数,希望能够以此考察我们的对结构系数的稳定性是否良好。其次,我们研究了空间组态截断的有效性。通过
内脏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病,随着影像设备的发展和血管造影的广泛应用,内脏动脉瘤越来越常见。由于内脏动脉瘤破裂的高风险,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近年来,内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密度锁的工作特性,对密度锁的稳态特性、启动特性以及事故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稳态运行时,密度锁通道内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热-冷流体分界面,从而将高
发现B介子系统的CP破坏,检验标准模型理论并测量其相关参数,探索新物理存在的证据或迹象是B物理实验探测和理论研究的三个主要目标。在B介子物理研究中,对B介子两体非粲强子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