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在其综合治疗中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内分泌治疗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几乎无效。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索其作用机理,为丹参酮ⅡA应用于临床治疗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经不同药物浓度的丹参酮IIA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抑制率。用Excel软件绘制出细胞生长抑制曲线,并计算其半效抑制浓度(IC50)。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来检测。不同剂量的丹参酮ⅡA(0.0625、0.125、0.250、0.500μg/ml)处理细胞,对照组不处理,每个剂量组设置复孔4个,低倍显微镜观察克隆形成并计数各孔克隆数。倒置显微镜观察以0、0.0625、0.125、0.250、0.500、1.00μg/ml6个浓度的丹参酮ⅡA培养48h的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的丹参酮ⅡA(0.0625、0.125、0.250μg/ml)处理组细胞及空白对照组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中VEGF蛋白浓度。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其中实验组丹参酮ⅡA终浓度为0.0625、0.125、0.250、0.500μg/ml。每个组均设平行样本3个。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进行固定、染色,通过FCM检测细胞凋亡,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率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二苯胺反应法测定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DNA片段化比率。结果:1、各实验组结果均表明丹参酮ⅡA对MDA-MB-231有显著抑制其增殖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呈正相关(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0.125μg/ml。2、丹参酮ⅡA对肿瘤细胞克隆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对照组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数为236±11,用0.0625、0.125、0.250、0.500μg/ml丹参酮ⅡA处理后,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12±7、63±5、32±3、16±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3、丹参酮ⅡA作用于MDA-MB-231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皱缩变小、细胞间隙增加、倾向于单个生长,悬浮细胞增多,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减弱。随浓度的增大此形态变化更加明显。且在相同的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发现肿瘤细胞数也随丹参酮ⅡA药物浓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4、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48h后,MDA-MB-231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的VEGF蛋白浓度显著降低,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5、由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结果显示,实验组MDA-MB-23l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且MDA-MB-23l细胞凋亡率与丹参酮ⅡA的药物浓度呈量效关系。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MDA-MB-231细胞48h后,细胞周期分布发生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0/G1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乳腺癌MDA-MB-231细胞G1期峰前出现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可以经碘化丙啶(PI)染色后观察到。6、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作用MDA-MB-231细胞后,MDA-MB-231细胞DNA片段化比率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1、丹参酮ⅡA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丹参酮ⅡA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促进细胞凋亡作用。3、丹参酮ⅡA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VEGF表达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