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分析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40%,已增长至2018年末的60.60%。在如此快速的城镇化扩展的过程中,城镇用地扩展逐渐成为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是快速城镇化最为典型的地区。研究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对推动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5年的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以及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道路数据。采用扩展强度、扩展差异指数、分形维数、重心转移分析探究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选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并计算影响因素空间溢出效应,探究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利用“时—空—事”的方法分析核心城市广州市、深圳市的城镇用地扩展内在机理,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从扩展强度来说,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整体扩展强度呈下降趋势,高速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莞市、佛山市。从扩展差异来说,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呈现“蔓延式”,高快速扩展区是以广州、深圳为核心,逐渐向外围蔓延,中期蔓延至中部及东部,后期蔓延到城市群边缘地带。从分形维数来说,珠三角城市群分形维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从重心偏移来说,2000-201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重心呈现向广州市、深圳市集聚的趋势,201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重心趋于稳定。(2)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面积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通过Wald检验和LR检验,选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驱动因素中对城镇用地面积增长的直接效应排序是:人口数量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距深圳市的城镇距离#>距广州市的城镇距离#(#代表负向效应)。(3)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其他外围城市的城镇用地扩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县到深圳市城镇距离减少1km,该区县城镇用地面积增长率可提高大约2.32%;到广州市城镇距离减少1km,该区县城镇用地面积增长率可提高大约2.18%。(4)2000-2015年,广州市新增城镇用地主要来源是耕地、农村居民点,耕地占比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农村居民地点占比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00-2005年,广州市新增城镇用地扩展主要由于工业化园区建设、旧改工程、高速建设、市政工程等驱动事件。2005-2010年,广州市新增城镇用地扩展主要是由于高速建设、旧改工程、机场建设、大学城等驱动事件。2010-2015年,广州市新增城镇用地扩展主要是由于地铁建设、高速建设、产业园建设等驱动事件。(5)2000-2015年,深圳市新增城镇用地主要来源是林地、耕地,耕地占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林地占比呈现先减后增趋势。2000-2005期间,深圳市新增城镇用地扩展主要是由于工业、高新产业园、高速建设等驱动事件。2005-2010期间,深圳市新增城镇用地扩展主要由于“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的建设影响。2010-2015年,深圳市新增城镇用地扩展主要大运新城、光明新区产业园建设等驱动事件影响。
其他文献
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保障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耕地资源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载体,其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必然对粮食生产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耕地资源的大量消耗与耕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耕地利用的可持续形势十分严峻,进而威胁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1978-2018年我国耕地的利用状况展开详细研究,为科学统筹耕地开发利用,维护耕地生态系
学位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制定空间规划,推动城市转型向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房地产行业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房价也迅速攀升,城市空间结构引发出新的特征与问题。夜光遥感记录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信息,在多个领域内得到了有效的应用,DMSP-OLS和NPP-VIIR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类夜间灯光数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信息化的推进,城市之间的要素交换逐渐紧密,形成了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格局,城市群尺度的一体化成为当前我国区域一体化的关键。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也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三个增长极。本文补充了当前对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空间联系网络对比研究的空白,从中心地理论和城市联系网络理论两个视角分析了
学位
科学识别城市地域是城市研究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区别城乡的主要依据。伴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大量非建设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地域空间不断扩展。在我国,采用行政区划界定的城市包含了大量的非城市地域,不利于准确分析城市的基本特征,亟需认识由城市建成环境界定的城市,即“实体城市”。我国实体城市时空格局如何?实体城市形态又是如何演化?中国实体城市识别及其形态演化研究对建立统一的城市实体
学位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这对中国的经济及生活水平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人们对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完善,PM2.5的浓度已经成为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因此它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大部分监测站点对于颗粒物浓度多进行监测而非细粒度的预报,对于整体空气质量的预测效果不明显。同时分布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开始纷纷涌现:杂乱的城市规划,拥堵的城市交通,低效的城市运行管理,不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等,智慧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体,研究其时空行为模式是智慧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主流的时空数据分析方法侧重于研究行为的空间特征,将居民行为抽象地看作发生于一个时间点上,然而这种对行为的
学位
水稻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高效、实时、准确地把握水稻生长状况意义重大。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极大地影响水稻整体生长状况,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被视为反映叶片生长状态的重要参数。遥感方法凭借其大面积、快速、动态监测的优势,为农作物LAI监测提供有效手段,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以植被指数构建的经验模型。但是对于水稻而言,特殊种植背景与稻穗结构都会影响植被指数
学位
城市效率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城市效率有利于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实现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的城市效率包括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和综合效率四个方面。首先,以土地、资本、劳动、技术、资源等作为投入要素,经济、交通、科教、医疗、通信、文化、环境等作为产出要素,构建城市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0-2015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率
学位
伴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越来越清晰的地表细节跃然影像。而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迅速,高分系列卫星GF1-GF7相继发射,用于我国地表观测的GF影像是充足的。因此GF遥感影像被广泛应用在全国重要水利设施和水体的日常监测工作中,这对于相关部门决策的制定和灾害防御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现阶段的实际监测工作中对于影像中水体信息的提取方法仍集中在简单的波段阈值法。传统方法存在诸如提取结果误分类和人工干预度大的问
学位
大气环境治理效率分析是科学考核治理工作,切实优化治理手段的前提。为了更好的考察各省政府履行大气环境保护责任的有效性,清晰考核比对出各省大气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大气环境治理效率评价逐渐成为了国家监察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背景和国家政策要求,针对现有方法中未考虑大气污染跨域影响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顾及跨域影响的大气环境治理效率分析方法思路,为深入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