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季铵盐的合成和生物杀灭作用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reeze_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季铵盐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它们的合成和性能考查也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季铵盐本身存在容易发泡、易累积于土壤中、使菌藻产生抗药性等缺点,从而使用浓度不断加大,处理水费用增加,污染环境。因此,研制高生物杀灭性能、降低水处理费用、环保的季铵盐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利用二甲胺、氯代十四烷、氯化苄为原材料,研究合成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最终找到合成的最佳条件。后经过工艺改进,创新性地采用水溶剂法制备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并且产率可以达到92.11%。通过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分析了其结构,证明是目标产物。然后,将产物进一步纯化,配制成杀菌剂和除藻剂,进行了杀菌除藻等系列生物杀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常见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着很强的杀菌能力,最小抗菌浓度值均在0.5々1.Omg/L之间;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对斜生栏藻的除藻实验,创新性地采用了叶绿素a光度测定法来评价除藻效果。实验得知,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斜生栅藻的最适除藻浓度为2.5mg/L,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藻剂,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利用:最后,为了观察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在湖水处理中的表现,利用溴百里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模拟水环境中的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降解转移规律。本论文还探索了利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合成更为容易降解的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系列季铵盐。通过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确认了四种产物分别为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十四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十六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和十八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通过研究该系列季铵盐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可以得出脂肪碳链长度由12增加到18,抗菌作用逐渐增强的结论。
其他文献
抢劫罪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的。但何谓抢劫罪所要求的暴力及其程度,是司法实践部门认定的难题。对刑法规定的各种抢劫罪的情形进行了分析,对暴力及其程度作了限制。
在国际法上,基因资源的获取和利益分享涉及三个主要的国际公约,即《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和《TRIPS协议》,其中以CBD为核心,确立了基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深入剖析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ABO血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00例胃癌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分析其ABO血型;比较前后5年患者的ABO血型分布,分析后5年患者的一般情况、首发症状、病理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40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以亚硫酸氢盐为封闭剂,合成了封端型水性聚氨酯(B-WPU)。通过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
该文就如何设计紫外促发器(UV enhancer下文中简称为UVE)以独立单电极UVE为例进行了探讨。UVE的设计应围绕紫外辐射强度、有效紫外波长和触发电压三个中心问题展开,主要包括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将司法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方略之中,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拉开序幕。检察机关在这次改革浪潮中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对象与方法:1、分组:45例按纳入标准收治的Graves病患者,病程3-11年,年龄18-63岁,随
本文对德国目前意思表示构成要件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抛弃了传统意思表示理论中行为意思、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三分的意思表示内部构成要件。分别在能力上的
国家豁免是一项古老的国际法原则,其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限制豁免理论主要有四种理论基础,《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出台明确将限制豁免论确立下来。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