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床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ianqian3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爵床为爵床科植物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 L.的干燥全草,是一种传统中药。为探明爵床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样品采用冷浸—超声波提取后,分别测定了对昆虫的杀虫活性、作用方式及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如下:(1)爵床用5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其提取率分别为甲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正己烷。(2)爵床不同溶剂提取物8mg/mL对亚洲玉米螟、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大豆蚜、桃蚜、萝卜蚜和柑橘红蜘蛛等9种昆虫均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对亚洲玉米螟、小菜蛾、菜青虫
其他文献
小麦谷蛋白亚基的种类和组成对小麦加工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因研究材料背景的差异,导致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一些研究结果不相一致。以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为研究材料,可以排除遗传背景对结果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而建立快速有效转育近等基因系的方法是创制材料的前提。本研究首先以18个已知HMW-GS组成的品种为对照,将4种不同浓度分离胶的SDS-PAGE与分子标记(AxNull、Bx7、Bx7OE和By8
学位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是最主要的育种目标性状,由于多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复杂,揭示其遗传调控机制,对水稻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本课题组前人研究基础上,从12条染色体上随机选择60个SSR标记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SSI、SSIIa、SSIIIa基因等位变异与稻米品质的关联分析,以排除因为没有考虑群体结构而出现的伪关联,鉴定出真正具有显著效应的等位变异位点。同时对SS
学位
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是其产量与品质建成的决定性因素。小麦产量改良自绿色革命以来长期处在艰难爬坡阶段,发掘利用高产关键基因是突破产量瓶颈的重要手段。小麦穗部发育状况对小麦产量建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对于小麦穗部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在小麦育种材料中发现了一个穗部发育萎缩突变体sda1(spike developmentatrophy1),茎、叶等其它器官发育正常,表现为穗小、色浅、育性低、
学位
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探明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生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处理对2个春小麦品种(农麦2号、永良4号)和中筋小麦(中麦8、中麦175、京冬8)及强筋小麦(皖麦38、济麦20)的产量构成、加工品质、茎秆维管束及部分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磷钾肥对春小麦产量及主茎秆维管束数目的影响。农麦2号、
学位
近年来,随着光呼吸代谢研究的深入,降低植物绿色器官光呼吸速率成为开展“高光效育种”的重要途径。光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气体交换差减法(P_Δ)、P_n-C_i响应曲线法(P_(curve))和Rubisco动力学结合气体交换法(P_(model))。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理论和操作上的不足。目前,三种方法共用并存,之间的比较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抗旱性不同小麦旗叶光呼吸,比较三种方法间
学位
小麦的稳产性一直是育种家追求的重要育种目标,但是气候的波动使得小麦的稳产性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培育生长发育稳定的小麦品种是当务之急。小麦生长发育的稳定性是指小麦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其生长发育与主要环境因子(光周期、温度等)的变化规律保持良好契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常环境因子对其发育进程的干扰,发育进程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特性。生长发育稳定的品种能够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保持产量的稳定性。已知的春化基因、
学位
本文以丹参培养细胞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外源Ca~(2+)、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发的胞内Ca~(2+)动员对丹参培养细胞中迷迭香酸生物合成量、迷迭香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水杨酸诱发的Ca~(2+)动员在丹参培养细胞培养基碱化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明确Ca~(2+)在丹参培养细胞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
学位
本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及其导数光谱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冬小麦冠层叶片含氮量,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反演估算模型,可对冬小麦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实时、精确的监测和氮素营养诊断,为指导冬小麦田间农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各生育期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
学位
优良的品种与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本文选用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蚂蚱麦等7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00万株·hm~(-2)、250万株·hm~(-2)、350万株·hm~(-2)),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年代的冬小麦品种地上部分生长、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WUE)、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等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变化
学位
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是豆科大豆属中具有最丰富形态的一个品种,兼有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特征,以致于对它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组从头测序和重测序变得越来越便宜和广泛,使得从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半野生大豆起源进化成为可能。鉴于目前公共数据库中已经有多个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全基因组数据,为我们回答半野生大豆的起源问题奠定了坚实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