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排泄物发酵床原位处理技术环境效应与推广应用——以江苏海门市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海门的养猪业蓬勃发展,根据2010年海门市农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海门市规模化养猪场年产生畜禽粪便58540吨。猪粪猪尿及一些病死废弃物所散发的恶臭和有毒有害气体,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等对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体的污染等,都在向我们发出警示,养猪污染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它已成为农村及城郊、镇村结合部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海门市养猪粪便的处理手段主要是发酵堆肥和发展沼气工程等,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适用范围、投资成本等因素制约,难以取得决定性的成果。例如海门市规模化畜禽场沼气工程37个,其中养猪场沼气工程只有16个,而畜禽养殖的分散性导致大部分的畜禽养殖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置,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从海门市环保局举报中心反馈的历年关于养猪污染的环境信访也可以看出,养猪污染治理存在投资大,推广难的问题,导致养猪污染成为海门市的重点信访内容,也成为海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进程中的绊脚石。   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更为理想、行之有效的生猪粪便处理技术,而发酵床技术正是这样一种生猪粪便原位处理技术。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是利用特殊发酵的有机垫料吸收、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从而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生猪排泄物发酵床原位处理技术。   我们采用试点推广的办法,对采取试点的养猪场进行对比性实验,采集养猪场建设前后周边环境质量数据,从而证明生猪排泄物发酵床原位处理技术无污染、零排放的环境效应。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发酵床原位处理技术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期望。   海门市养猪粪便的处理手段主要是发酵堆肥和发展沼气工程等,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适用范围、投资成本等因素制约,难以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我们将发酵床原位处理技术与沼气工程和堆肥发酵技术也进行了环境效应的比较,发酵床原位处理在诸多方面具备优势。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而言,沼气工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相对技术较为成熟,对于规模化养猪场而言,在设备及管理到位的情况下,能够相对充分发挥其在养猪废弃物处置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提高养猪效果,节约劳动力成本、养猪废弃物原位处置等方面更具优势。对于小型散户养猪而言,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可操作性强、投入不算太大,一般养猪户都可承受,因此,发酵床养猪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和海门绝大多数的家庭散户养猪。
其他文献
网络圈群是网络社群随着网络社会发展而演化的新型群体,是一种网络社会交往圈层化现象,呈现出全新的网络亚文化景现.本文梳理了网络圈群的相关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网络圈群的
湖南桂阳刘家岭宋墓中的南北二斗图像是宋代壁画墓中的罕见题材.本文试图将之置于南方地区宋代丧葬艺术与道教信仰视觉化表达的视野下,考察图像的宗教意涵和墓葬的空间逻辑.
《赤松子章历》是早期天师道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对今本《赤松子章历》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多为中古时期的用法,也有一些是唐代才出现的,可见今本《赤松子章历》在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现存《云笈七籤》版本中“七部语要”下所注“凡连珠65首”实则所列“59首”.依据连珠的文体特征,发现其中存有误分误合的现象.通过对其溯源与考证,进一步确认65首连珠中存在
宗教与文学同时臻于极盛,是唐代文化的一大特点,而道教与唐诗的关系遂成为研究热点.道观作为道教理念与活动的实物化长存空间,与以唐代诗人为主体的唐代知识分子群体关系十分
现存《修真十书》四个版本,底本相同,均未出明《道藏》之外.据《文渊阁书目》《千顷堂书目》《遵生八笺》《盘山语录序》等,《修真十书》极有可能存在单行本;对《道藏目录详
作为探索人类灵魂的两个重要领域——道教与精神分析,前者在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和经验,而后者则深入地揭示了人类语言与精神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精神分
学位
天水玉泉观是陇东南乃至西北地区的著名道观,由元代丘祖高徒梁志通于1276年创建,主轴线上的神灵信仰基本与宋德方及其门人构建的“三清、四帝、二后、五祖、七真”这一核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