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现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目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SAM现象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基于患者的CT、超声心动图等数据,我们为6名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构建了术前和术后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模型。6名患者中有5名在心肌切除术后SAM现象完全消失,而另1名患者则有术后残余SAlM和梗阻。对比手术前后左心室血流流场和二尖瓣力学状态的差异。结果术前二尖瓣瓣叶上的压力差和剪切力较高。成功的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二尖瓣的受力明显减低,但在术后有残余SAM的病人改变并不明显。当SAM现象消除之后,收缩早期对合缘到室间隔的距离明显增大,而血流与瓣叶的冲击角度无明显改变。结论收缩早期二尖瓣瓣叶上的高压力差和剪切力可能直接驱动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现象的发生。成功的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充分的扩大了室间隔与二尖瓣对合缘的距离,使得二尖瓣远离了流出道的射血流场,因此消除了 SAM现象。第二部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现象的超声学评估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分析影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现象发生的因素。方法从我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完成的480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中,选择术后复查由同一名超声医生完成并且记录的病人,排除声窗不满意者,共计106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排除6名单纯中部梗阻的患者,根据术后超声的结果,将余下的100名患者分为三组:术后无SAM(n=61),术后有SAM但无残余梗阻(流出道压差小于30mmHg,n=30),术后有SAM且有残余梗阻(流出道压差大于等于30mmHg,n=9)。在二尖瓣对合缘水平的短轴切面上测量对合缘与室间隔所围成的面积,即左室流出道的截面积,将此面积的大小除以同一切面上左室的截面积进行校正,最终得到一个面积比值R,即R=流出道截面积/左心室截面积。测量的时刻为收缩早期二尖瓣恰好闭合的时刻。结果在收缩早期、SAM现象发生之前,三组患者的术前流出道截面积比值都很小(无残余 SAM:0.252±0.047,n=42;有残余 SAM 无梗阻:0.236±0.076,n=12;有残余SAM有梗阻:0.236±0.077,n=5)。而在术后,无残余SAM的病人流出道截面积明显扩大,大于另两组有残余SAM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残余SAM:0.388±0.062,n=61,有残余 SAM 无梗阻:0.31 ±0.069,n=30,有残余 SAM有梗阻:0.279±0.061,n=9,p<0.001)。单纯中部梗阻的患者不合并SAM现象,这类病人术前的流出道截面积较大。结论通过对比左室流出道截面积比值这一指标在不同病人之间的差异,我们验证了在收缩早期(SAM现象发生之前),室间隔与二尖瓣对合缘之间的空间大小是决定SAM现象是否出现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正>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群体一致性对个体求异心理倾向的影响。采用单变量被试间实验设计,随机将被试平均分为(1)高群体一致性组、(2)低群体一致性组及(3)控制组。使用自编测
本文系统研究了河南淮阳泥泥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艺术特征、造型特点、审美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河南淮阳泥泥狗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做了概括和总结。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困难是长期困扰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形成这种局面既有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外部法律环境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机理论,并以奥飞娱乐公司为例,分析其并购战略及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
微波技术除了在通信,雷达,军事等通信领域的应用以外,其独特的加热效应也逐步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输出功率的大小已经成为
纳米材料在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非常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之一。水溶性半导体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因为拥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如宽带吸收与窄带荧光、尺寸效应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及其放大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前沿领域,如THz的激发、微观世界及超快过程的研究等。产生于光纤放大器正常色散区的自相似抛物脉冲,以其独特的传输特性引起
(文接上期)$$第四,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第三人在二审程序中再次请求参加诉讼的申请,也可根据对一审案
报纸
由于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EMCCD)能对微弱光电子信号在芯片内部进行放大,具有量子效率(QE)高、空间分辨率高、可靠性好、结构紧凑、性能稳定等优点,所以基于EMCCD的成像系统
清末民初的呼伦贝尔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北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依据相关文献、档案资料的记载,对呼伦贝尔地区教育问题进行考察,通过概括、